2012年4月19日 星期四

美醜不分打木棉

美醜不分打木棉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粉嶺一帶,木棉花開,由於有人投訴對棉絮敏感,區議員「為民請命」,決定進行「打木棉花」行動。
香港的「投訴」文化,自成一套。投訴的前提是合理,一個成熟理智的公民社會,對於美醜善惡有基本共識,才懂得投訴,譬如,有人半夜三更裝修家居,砰嘭作響,或唱卡拉OK,喊破喉嚨,就可以報警。
  對於聲音,何為吵鬧刺耳,何為柔和動聽,也理應有判斷能力,否則中環ifc、金鐘太古廣場,這些名店雲集的高尚地方,為何從不播放地下搖滾樂隊或者陝北扭秧歌的音樂?
  但香港人對於一切抽象的東西沒有辦法理解,他們只能識別樣貌的美醜,看見街道整潔乾淨,包括街邊的梧桐落葉,街角的公園,其中有一座小噴泉,兩截木凳,不知道這是美的環境,也不能體會窗外有一片綠蔭,早春的陽光曬進屋來,坐在桌前看書,滿身和暖,如此片刻的美好生活。
  木棉開紅花,鮮艷如火,英偉不凡,是有性格的一種植物,當然是一種美,否則就不值得鄭國江寫一首歌,還由羅文來唱。
  對棉絮敏感,就要打木棉花,但木棉花的美,也令有心欣賞的人精神愉悅,難道沒有價值?相反,滿街鋼筋水泥,密不透風;招牌歪斜,燈光刺眼;打 樁、掘路和機器噪音,充耳不絕,令這個城市壓抑無情,人心鬱躁,甚至導致自殺率上升,對於這一切醜陋,怎麼沒人投訴?美醜不分的惡果,下一代是要控訴的。 文:陶傑
  (逢一、三、五刊出)
  (點絳唇)

http://hk.news.yahoo.com/%E7%BE%8E%E9%86%9C%E4%B8%8D%E5%88%86%E6%89%93%E6%9C%A8%E6%A3%89-223000212.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