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日 星期二

多倫多: 全國樹林日 多市府替樹編號


全國樹林日 多市府替樹編號
【多倫多訊】September 26, 2013 06:00 AM
 
「全國樹林日」(National Tree Day)即將到來,多倫多市府與聯邦自然資源部及民間組織合作,將市區內多個公園的樹木進行編號及有系統的管理,以保持都會區的綠化。

多倫多市副市長凱利(Norm Kelly)表示,不論在過去的多少個日子,都市綠化一直都是多倫多市民生活的一部分,也是重要的財富。值此「全國樹林日」的到來,不但提醒市民城市綠化對於生活品質的重要,同時呼籲市民支持並愛護居家附近的公園與綠地。

每 年9月的第3周為「國家樹林周」(National Forest Week),而每個樹林周的周三則被訂為「全國樹林日」(National Tree Day)。多倫多市府連同聯邦自然資源部所舉行的市區公園樹木編號行動(Every Tree Counts),於25日起陸續展開,參加啟動儀式的有凱利、聯邦自然資源部長奧利弗(Joe Oliver)、多倫多公園及樹木基金會代表Sandy Smith、及多位市府員工代表。

多倫多市府指出,公園樹木編號的工作,是將所有的樹木進行保護及有效率的管理。此外,由於樹木有吸收水 分、淨化空氣、保持地貌、減少土壤侵蝕與流失、減少風洞、降低溫室效應、增加附近物業價值等功用,因此樹木的編號除達到改善市民生活品質、美化市容等目 的,同時將樹木種類、功能等相關訊息及林地開放給學校用於教學,讓更多的年輕學生深刻體認樹木對於大自然及人類的重要。

而根據多倫多市府 的資料顯示,多倫多市目前私人及公家所種植的樹木約1020萬株,市值71億元,可吸收110萬千噸的碳廢氣,相當於73萬3000輛汽車的年廢氣排氣 量。繼位於市中心的High Park之後,陸續進行樹木編號管理的公園還有位於士嘉堡的Botany Hill Park、在Bayview Avenue及Lawrence Avenue East西南的Lawrence Park、位於怡陶碧谷的Colonel Sam Smith Park。



多市府指出,公園樹木編號是將所有的樹木進行保護及有效率的管理,同時將樹木種類、功能等相關訊息及林地開放給學校用於教學,讓更多年輕學生體認樹木的重要。圖為市中心的Hig Park。 (本報資料照片)
多市府指出,公園樹木編號是將所有的樹木進行保護及有效率的管理,同時將樹木種類、功能等相關訊息及林地開放給學校用於教學,讓更多年輕學生體認樹木的重要。圖為市中心的Hig Park。 (本報資料照片)


 
http://www.worldjournal.com/pages/full_van/push?article-%E5%85%A8%E5%9C%8B%E6%A8%B9%E6%9E%97%E6%97%A5+%E5%A4%9A%E5%B8%82%E5%BA%9C%E6%9B%BF%E6%A8%B9%E7%B7%A8%E8%99%9F%20&id=23691874

2013年8月16日 星期五

台灣:嘉義公園20樹「染癌」 專家建議移除

染褐根病 認治癒可能性低

嘉大生物資源系副教授楊瓊儒等人昨到嘉義公園實勘染病的樹木。 (記者丁偉杰攝)


〔記者丁偉杰/嘉市報導〕有百年歷史的嘉義公園種植上萬棵樹木,但公園內有近二十棵樹木罹患俗稱「樹癌」的褐根病,民眾對移除樹木有疑慮,市府為維護園區安全,昨邀請專家勘查,專家發現,染病樹木病徵明顯,且根部腐壞,治癒可能性低,一旦產生擔孢子隨風擴散疫情,將更難處理,還有倒塌疑慮,建議移除嚴重病樹,確保公共安全。
市府建設處長陳光興、嘉大生物資源系副教授楊瓊儒、林試所中埔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蔡景株、荒野保護協會嘉義分會吳金治等人檢視園內罹患褐根病的榕樹、豔紫荊、風鈴木,以工具剖開染病老樹的根部樹皮後,均發現有褐色菌絲,腐朽易碎,病徵明顯。
楊瓊儒說,染病樹木會透過病根與健康樹根接觸傳染,雖然傳播的速度緩慢,初期在地上無法察覺任何病徵,一旦地上部出現黃化萎凋時,根部已受害嚴重,欲治療處理為時已晚,有的樹木還複合感染白蟻病,建議將嚴重者移除。
日前,公園射日塔前一棵染病嚴重的榕樹,市府公告移除,引來民眾反彈,蘇力颱風過境時倒塌,幸未傷及民眾;目前,兒童遊戲區、孔廟旁各有一棵樹齡超過二、三十年的榕樹染病嚴重,市府已張貼公告請民眾不要靠近,也將列入首波移除對象。
陳光興表示,褐根病的情況輕微,會以強剪枝,藥劑防治、做支架保護等方式,但若有立即性的倒塌危險,為了保障民眾安全,移除整株樹木較適當,之後再進行土壤防治工作。

兩樹遭沙泥蓋樹幹阻呼吸

樹專家:明顯有泥沙流失

【明報專訊】年逾30歲的細葉冬青樹,樹根暴露乾死及有枯梢並非無因,記者與樹木專家觀察後,發現康文署於泳灘及樹木管理的三大問題﹕一是康文署建防坡堤時,未有留意工程令水流改變至岸邊樹木水土流失;二是對同一沙灘岸邊的樹木採用了不同護樹方法;三是其中兩樹被泥沙覆蓋至樹幹,難以呼吸。

康文署:將安排清走沙泥

本報記者上周一(7月29日)與港大地理系講座教授詹志勇到場觀察,發現肇事兩棵細葉冬青樹的樹幹,被泥沙覆蓋至地面對上約30厘米,詹指樹幹不可被泥沙覆蓋,因會阻礙樹幹呼吸,或因而腐爛。搬石救樹的朱先生稱,他月前多次向康文署蝴蝶灣沙灘職員反映工人堆泥沙護樹一事,稱沙灘場地經理承認這是修護樹木措施。康文署回覆稱,否認有該署職員安排覆蓋泥沙,但為免阻礙樹木生長,場地職員會安排將樹幹及樹腳沙泥清走。
此外,本報翻查報道發現,自08年起蝴蝶灣一直因附近各項工程導致有泥沙流失,詹志勇按現場環境推斷,見泥沙流失最多處達半米多,而樹旁約40米處一道去年才建好的長約30米防波堤,亦可能改變了水流,加劇泥沙流失,令沙灘由「沉積沙灘」變成「侵蝕沙灘」,他認為當局在工程前沒做整體海岸地貌評估,忽略對附近樹木影響。
康文署並無直接回應防波堤對泥沙影響,發言人稱已派有樹藝專業資格的職員實地視察,確定兩樹健康大致良好及結構安全,並會因應樹木情况研究做適當護理措施。不過,樹木專家詹志勇批評,樹木目前健康雖未算很惡劣,但現場明顯有泥沙流失,將破壞樹木生長環境,「咁都話無事真係好奇怪」。

同一沙灘10樹護法不一

記者亦見沙灘岸邊10棵樹有3種護樹方案,一是以「鐵籠沙包」作圍牆,二是在樹旁設大石堤,三是肇事的細葉冬青樹被泥沙覆蓋。詹志勇認為3種方法中以大石堤最有效,因鐵籠會隨時間被侵蝕,不耐用,但亦較只用泥沙覆蓋好。康文署對此項沒回應。

台灣:華光護老樹 呼籲原地保留

  • 2013-08-10 02:34
  •  
  • 中國時報
  •  
  • 【江慧珺、實習記者戴裕蒨/台北報導】
 護樹志工張小姐講解身後梅樹,係由當地居民親手栽種,每年花期不少民眾駐足欣賞。(江慧珺攝)
 護樹志工張小姐講解身後梅樹,係由當地居民親手栽種,每年花期不少民眾駐足欣賞。(江慧珺攝)

     北市文化局偕同樹木保護委員會9日現勘「華光社區群體樹林」,華光護樹志工逐一介紹老樹歷史,最後則高呼「保護群體樹林、市民公開參與」的訴求。
     「華光社區群體樹林」位於杭州南路2段與金華街口一帶,面積約12公頃。護樹志工表示,依據空拍影像、文字紀錄與居民口述資料,可推算華光老樹群樹齡至少都有70年以上,與周圍的日式官舍、監獄圍牆遺址共同都是歷史遺跡。
     據統計,華光社區約有150株樹木,目前列入保護僅有22株,護樹志工指出,老樹與社區長年共存,已成為居民的共同回憶,因此樹保標準不能只看量化數字,更應重視人與樹的關係,從歷史文化與永續發展的觀點評估。
     高齡88歲的居民李爺爺說,從小就在社區老樹爬上爬下,平常鄰居都會群聚坐在樹下乘涼開講,數十年如一日;居民陳爺爺年輕時隨手種下3顆梅樹籽,其中1顆長成梅樹,每年春天梅樹開花總會吸引民眾駐足觀賞,他也會親手醃製脆梅與人分享
     護樹志工表示,盼本次現勘能讓樹保委員感受到居民與老樹的情感,並了解老樹群的歷史、生態價值與多元經濟效益。
     文化局長劉維公回應,都市設計審議委員會須等樹保會議結果出爐後才後續討論。他並承諾,樹保會議會開放民眾參與,讓審議過程透明化。樹保委員許榮輝表示,樹木保護原則是原地保留,但若之後建築工程影響生長環境,也可能適度移植。

http://news.chinatimes.com/domestic/11050615/112013081000189.html

台灣:路樹變身再生文具 贈送弱勢學童 / 陳珮琦

路樹重生 變成孩子的新文具

將倒伏路樹再製成文具,再生家具中心的修護班師傅,賦予路樹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記者陳珮琦/攝影


再生家具中心的修護班師傅把路倒路樹製成筆筒、杯壂、紙鎮等文具,上面還印上「Taipei」。
記者陳珮琦/攝影


蘇力颱風強風狂掃,造成台北市近二千株路樹倒伏、受損,環保局為賦予重生,將木質較佳的樟樹、榕柏等倒塌路樹,經過風乾等處理,藉由再生家具場修護班師傅的巧手,製成鉛筆盒、筆筒等木製文具,要趕在開學前贈送給弱勢團體和學童。「破壞之後,即是重生的開始。」環保局第五科科長崔浩志說,蘇力颱風強勁風勢,硬是讓台北市容一夜「變臉」,造成全市近二千株路樹傾倒,一片狼籍,環保局和公園處全力動員復舊。有不少市民即不捨地說,看著老樹從樹苗至茁壯茂盛,如今卻慘遭強風攔腰折斷,非常心疼。
也因此,公園處先將可回收再利用的樹木殘枝與一般垃圾分開處理,小型斷枝及樹葉則以碎木機打碎後,發酵處理製成有機堆肥,再與回收土混合,製成培養土;另外,環保局從傾倒路樹中挑選出較好的樹幹和樹塊,送到內湖再生家具場,讓這些傾倒路樹重生。
內湖再生家具場修護班班長陳世賢說,樟木、榕柏、櫸木和香楓的樹質好,適合製作木製文具、家具;修護班有五位木工師傅,個個不只功夫好,點子也多,原本的廢木經過師傅的巧手「變身」成筆筒、鉛筆盒、杯墊、書架等木製文具,上面還特別印上「Taipei」的LOGO,個個讓人愛不釋手。
再生家具 年賺千萬

再生家具中心的修護班師傅把路倒路樹製成筆筒。
記者陳珮琦/攝影
【記者陳珮琦/台北報導】內湖再生家具場修護班的12位師傅個個功夫了得,平常回收的舊家具經過師傅們巧手,重新刨光、整修,「改頭換面」後就成民眾搶標的燙手貨,平均一年可為市庫進帳1200萬元。
台北市目前有萬華、文山和內湖三處再生家具場,除了固定於每周五、六、日拍賣展售再生家具外,年終還有一場大型拍賣會;而三處再生家具場的再生家具都來自內湖再生家具場修護班12位師傅的巧手與巧思改造。
修護班班長陳世賢說,回收的舊家具以使用三、四十年者居多,「曾經在回收的舊衣櫥中,發現一大疊日據時代的報紙。」還有就是一些零錢、硬幣,倒是沒發現藏在「暗抽屜」裡的金銀珠寶,因為從清潔隊回收,送到資收站整理再送到再生家具場,「已過了好多關 !」
堪用的舊家具,師傅一一修復,或再重新刨光、上漆,許多大型匾額,師傅磨掉上頭的受贈者及贈送者的名字,只保留「鴻圖大展」、「造福人群」等題字,再分別釘上椅腳,就成一對別緻又有趣的板凳。
【2013/08/03 聯合晚報】http://udn.com/


全文網址: 路樹重生 變成孩子的新文具 | 綜合 | 國內要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8072167.shtml#ixzz2cBi5N0rj
Power By udn.com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8072167.shtml

英國“爬樹狂人”:一年365天每天爬一棵樹(圖)

英國“爬樹狂人”:一年365天每天爬一棵樹(圖)

2013年08月09日 10:15:55來源: 廣州日報
0
  達勒爬樹“成狂”。
  據英國媒體報道,英國36歲自然愛好者亨瑞克‧達勒近日完成驚人挑戰,他在一年365天中走遍歐洲10個國家,堅持每天爬一棵30米高以上的樹,而且每棵樹都不同。
  達勒來自英國漢普郡,自小就喜歡爬樹,在365天中,他堅持每天爬一棵30米以上的大樹,約在10~90分鐘內完成。他說他想重新經歷這種刺激的運動。達勒去年離開英國,前往法國、西班牙、意大利、奧地利、瑞士、荷蘭、德國、丹麥、挪威和瑞典開始爬樹之旅。
  重溫兒時記憶
  為了讓自己的挑戰更有意思,達勒還在他爬過的松樹、灰樹、橡樹、山毛櫸樹、白樺樹以及楊樹的樹枝上,採訪了80多個人。達勒說:“每天爬不同的樹是一個個人挑戰,這個挑戰很適合我的日常生活。當這項挑戰進行下去的時候,我發現它佔用了越來越多的時間才能完成。我後來意識到,如果只是我一個人,爬樹會很無聊,于是我邀請了其他人和我一起爬樹,並在樹上採訪他們。”
  達勒稱,他的爬樹之旅源于老朋友的一次聚會,讓他想起兒時爬樹的經歷。他說:“當時每個人都在玩一個遊戲,爭先恐後地把一頂海盜帽扔到樹上去。我也加入進去,這讓我想起我童年時爬樹的愉快經歷。于是,我腦海裏閃過一個念頭,我要爬上這棵樹。這是希望的一個標志,因為樹會逐漸長高長大,直到可以承受我爬上去,而我仍然守在它周圍。”
  于是,達勒與6個朋友一起旅行,讓他們見證他成功爬上一棵樹,然後他才能爬下一棵樹。
  爬樹經歷出書
  他說:“一棵好樹需要有足夠多的枝杈,可以讓你上去擺一個有挑戰性的動作,當然也應該讓你感到舒服。如果你手抓的樹杈太多,你的身體伸展過度,就不好玩了。一旦你在樹中,你周圍需要有足夠的空間。”
  “和我同行的朋友都很有耐心,他們經常要等到我爬到樹的頂端。我很固執,因為我每24小時就要爬一棵樹,所以我們經常開車開上幾個小時,然後等我爬上一棵樹之後,經常都是深夜了。我在樹上要非常小心,而且我的原則是不能跌倒不能有生命危險。”達勒認為,在尋找樂趣的同時,要堅守嚴肅的規則。
  達勒將根據自己的爬樹經歷寫一本書,起名叫《樹上》。(曉詩)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tech/2013-08/09/c_125141744.htm

河北圍場樹販違規倒樹:只要送禮林業局就批

河北圍場樹販違規倒樹:只要送禮林業局就批

08 - 14 22:28
  新華網石家莊8月14日電 雲杉、樺樹、油松等這些原本生長在河北省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的樹木,到了春秋季,卻大批被倒賣到北京、天津、山西、內蒙古的一些城市。雖然早在4年前全國綠化委員會、國家林業局就下發通知禁止大樹古樹移植進城,但記者調查發現,在河北圍場樹販子瘋狂倒樹已成產業。
  “30年雲杉2000元一棵”
  新華社、國家林業局和相關機構日前啟動“地球綠飄帶”大型集成報道。在與網友互動中,接到騰訊微博網友“寄語斜陽”的爆料:河北省承德市圍場縣黃土坎鄉、蘭旗卡倫鄉、四道溝鄉等鄉鎮有亂砍濫伐的情況,護林員講,做這些的都是與縣、市林業官員有關系的,管不了。記者隨即趕往圍場縣暗訪調查。
  “我幹這行15年了,賣的樹種有雲杉、樺樹和油松。生長期30多年、5米高的雲杉一棵能賣到2000元;銷路最好的是油松,一棵5米高、直徑15厘米的油松裝車價800元,一車能拉12棵,一年能賣上千棵。2.5米高的油松賣得最多,200多元一棵,一車能拉260棵,一年能賣三萬棵。”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四道溝鄉三道溝村樹販子張某說,“主要是賣到北京,也有賣到天津、石家莊和山西一些城市的。”
  對於樹的來源,張某說,有些是屬於國有林場的,有些是村民自己的。“林場的樹都有採伐証,即使有些沒有採伐証的樹,保証能給你送到家,要是擔心被罰款,也可以選擇貨到付款。”
  據張某介紹,15年前他開始挖樹倒賣的時候,一棵樹值不了幾個錢,樺樹很少有人要。“現在這樹的價格蹭蹭地往上漲,幹這行的人也越來越多,整個圍場縣像我這樣的大約有700人。現在有6個人跟著我幹,我大舅哥在北京有個苗木公司,我們的樹主要是通過他的渠道銷售。”
  張某和他的6個合伙人自己並不動手去挖樹,而是根據客戶要求去找樹,然後雇人挖樹。“現在挖一棵樹根帶有1.2平方米土墩的大樹,人工費得210元。”張某說,“只要客戶提出對樹冠、樹高、胸徑的要求,你不用親自來看,我就能保你滿意。我一年通過賣樹能掙十來萬元,最多的時候差不多掙30萬元。”
  記者問,只挖樹、不種樹,挖完了怎麼辦?張某說:“誰管那個啊,我們這兒樹多的是,大多是野生的。林業局要是管的話,給他們交點兒錢就行了。”至於林場內如何挖樹,他不願更多透露細節,只表示“你們只管要樹就行,我們自有辦法,而且給你辦好採伐証”。
  在圍場縣黃土坎鄉黃土坎村,村民林某倒賣樹木有3年,今年經他手倒賣2.5米至3米的油松3000多棵,主要銷往北京和包頭。
  據林某介紹,圍場縣目前幹他這行的人很多,加上挖樹的和運輸的有上萬人。
  土球一散 大樹就地“報銷”
  大樹進城後能養活嗎?圍場縣四道溝鄉三道溝村樹販子張某根據多年的挖樹“經驗”分析說:“挖大樹最講究的是樹根部的土球,土球一散,樹的須根就全斷了,這樣的樹只能就地‘報銷’。所以,大樹挖出來之後忌諱轉運,最好是從挖樹原地裝車之後直達目的地,否則成活率就大大降低。”
  一般認為,樹高達到4米以上,胸徑15厘米以上,或是樹齡在20年以上且具有一定園林觀賞價值的樹種,即可稱為大樹。大樹進城,即大樹從城市的邊緣地區或者遠離城市的鄉村、山區移植到城市里進行綠化。分析人士認為,大樹進城有諸多弊端。
  林業專家指出,大樹進城違背自然規律,易造成大量大樹死亡。本地樹種減少,生物多樣性被破壞,甚至會引發嚴重的水土流失、泥石流等自然災害。大樹進城的綠化成本也很高。有的城市為讓大樹成活,夏天“遮陰”冬天“保暖”,有的還為大樹“輸液”,每年一株進城大樹的“養護費”約為300元。
  “只要送禮,林業局都給批”
  盡管國家林業局等部門三令五申,但禁令之下倒賣大樹為何依然猖獗?
  記者在圍場縣暗訪時,一些樹販子說,林權制度改革後分山到戶,既然分到了各家,能賺錢都想賣。各家想賣樹的話,要到縣林業局申請批複。“只要送禮,林業局都給批。批30棵可以挖100棵,少批多挖才能掙錢,也比較安全。”圍場縣黃土坎鄉黃土坎村樹販子林某說,“圍場樹木資源多的是,挖不完,崩個籽兒就能長出來。可勁兒挖吧,沒事。”
  圍場縣四道溝鄉三道溝村樹販子張某帶領記者爬到山上之後,他不時指著一棵棵油松給介紹價格。“這片山坡上品相好、生長位置交通便利的樹木已經差不多賣完了。”張某說,“你看現在種的這些蘋果樹,一棵樹掙不了幾個錢。”
  採訪中有村民表示,對於挖樹這事,不能只為錢,說挖就挖,一輩子不管兩輩子的事,林業局的人該好好管管。黃土坎村村民說:“現實情況是,林業局的人,你交錢,他就讓挖。”
  記者隨後採訪了圍場縣森林公安局局長李國成。他說,濫挖苗木現象從2010年開始增多,近年來每年查處的濫伐林木、少批多挖、未批私挖現象有百十起。好處理的是抓現行,但是林主和苗木經營者私下勾結,交易十分隱蔽,難以查處。樹木是從甲地移到乙地,按照法律規定不算採伐而是移植,因此定不了刑事犯罪,只能行政處罰,致使打擊力度打折扣。圍場縣林業局林政資源管理股股長韓國平說,“一些林主和樹販子勾結起來”濫挖林木。
  記者了解到,承德市政府今年4月下發了“關於嚴格規範樹木採挖管理的通知”,要求除建設征占用林地、道路拓寬、單位拆遷、舊村改造及排除安全隱患等特殊原因外,其他林地內一律不許採挖樹木。至於圍場縣究竟有多少樹販子,圍場縣林業局和森林公安局均表示“難以統計”。
  李國成說:圍場縣通往北京有六條路,他們將在進一步加大對濫挖苗木行為監管力度的同時,嚴查違法運輸苗木情況,發動更多群眾舉報違法行為。
14/8/2013


古樹名木冊錄493樹

古樹名木冊錄493樹
【新報訊】發展局局長陳茂波指,《古樹名木冊》至今共登記493棵樹木,而在過去一年共新增20棵特色古樹,而為了更好地保育古樹名木,當局早前經已成立樹木管理專家小組,就樹木管理的政策和實務運作提供專業意見,採取措施去改善古樹的生長環境,而樹木四周亦被指定為樹木保護區。

去年8月起新增20棵陳茂波在網誌上表示,樹木不但是我們的珍貴自然資源,一些伴隨市民一起成長的古樹,更是我們的文化見證。他說,當局在2004年編製的《古樹名木冊》,至今登記493棵樹木,並不時更新,而由去年8月起新增的20棵古樹,則各有特色,包括中西區薄扶林道、醫院道、高街及遮打堂的石牆樹;亦有九龍仔公園的一棵土沉香樹,這種樹是「香港」命名來源;而摩士公園內的假蘋婆,在市區較罕見;在香港公園來自澳洲的昆士蘭瓶子樹,樹形十分獨特。
為了更好地保育古樹名木,2011年當局成立了樹木管理專家小組,就樹木管理的政策和實務運作提供專業意見,以更主動和預防性的策略增強古樹的健康,例採取措施去改善古樹的生長環境,例如擴闊花床範圍、改善土壤質素、因應個別古樹的特性和需要進行施肥、澆水和適量的修剪等,其中在黃大仙睦鄰街遊樂場和在銅鑼灣皇龍道的兩棵榕樹,小組進行了種植地擴闊和引導氣根工程,以改善榕樹的生長環境。

每年檢查至少兩次至於負責護養的各相關樹木管理部門,每年都會檢查《古樹名木冊》內的古樹名木至少兩次,並會視乎樹木狀況採取適當的護理措施。樹木管理辦事處亦會跟進相關部門轉介有關護養古樹名木的問題,包括協助檢查和處理病害。
他又指,古樹名木都是位於未批租的政府土地上、鄉村地區的旅遊景點內,樹木四周被指定為樹木保護區。


2013年7月5日 星期五

港島紅樹4000棵 種咁多搞邊科?

http://www.youtube.com/watch?v=ENDE3xVnDCk

大潭那片濕地是很理想的紅樹繁殖地方,所以是不少大學用作硏究紅樹和招潮蟹的地方,而且風景宜人,值得大家與小朋友一起去.


2013年6月1日 星期六

九龍塘古樹疑染病瀕死 (印度榕/印度橡樹Ficus elastica Roxb. ex Hornem.)

【明報專訊】康文署《古樹名木冊》內一棵印度橡樹懷疑感染俗稱「樹癌」的褐根病,有市民發現樹身長出真菌,樹木專家認為該樹健康於過去半年正急速走下坡,應已返魂乏術,但康文署的名冊顯示,上次檢查日期是去年10月5日,當時並沒註明該樹健康有問題。
樹身長真菌 樹根腐爛
有市民昨向本報指出,九龍塘丹桂路休憩花園內一棵古樹(編號LCSD SSP/14)健康轉差,樹身長出真菌,樹根腐爛,質疑政府未有好好護理。長春社總監蘇國賢看過本報昨拍攝的照片,指該樹可能感染褐根病,長出真菌,健康極差,康文署應評估是否有倒塌風險,決定是否移除。
蘇國賢說,該樹約40%樹葉面積較正常細小,但一向沒表面病徵,去年12月檢查該樹仍未見長出真菌,估計該樹的健康於過去半年迅速轉差。康文署昨回應稱,該署一直有監察該樹,並定期詳細檢查及護養。該署今年5月初檢查時,已發現該樹的樹葉稀疏,葉片萎黃,懷疑出現初步褐根病徵狀,但整體結構並無問題。康文署已即時安排進一步詳細檢測,以確定該樹是否患上褐根病,並會加強護理。
樹木專家懷疑感染褐根病的印度橡樹,樹根長出大量真菌,顯示內部已腐爛。(葉家豪攝)
康文署《古樹名木冊》內一棵印度橡樹懷疑感染俗稱「樹癌」的褐根病,半年內健康急速走下坡,已到瀕死邊緣。(葉家豪攝)

Tree Risk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 Course (CUSCS)

中大專業進修學院最近有新樹藝課程,$18,000,上40小時。

http://www.scs.cuhk.edu.hk/cuscs/search/course_details.php?lang=en&term=131&course_cd=680271&class_cd=01&scope_en=Keyword%20search&scope_tc=%E9%97%9C%E9%8D%B5%E5%AD%97%E6%90%9C%E5%B0%8B&session_id=vi806k


比同類課程而言,入學要求都算幾高。
Admission Requirements

Applicants seeking admission to this Course should meet the following requirements:

1. Have an academic Degree or Diploma awarded by a recognized university or equivalent and with at least 3 years’ working experience in the field of arboriculture; or
2. Have over 7 years’ working experience in the field of arboriculture; or
3. Have currently been working in the field of arboriculture and recommended by their employers. They will be considered for admission on an individual basis. Interview may be required.



而且仲要考試

Award of Certificate of Completion
Participants who have (a) an attendance rate of at least 70% for each of the three parts and (b) passed in the assessment of each of the three parts will be awarded a Certificate of Completion by CUSCS.


相信將來的畢業生應該有一定質素,長遠對樹藝行業都會有幫助。

美國: 樹遭雷擊剝光皮面臨枯死

http://hk.news.yahoo.com/video/%E6%A8%B9%E9%81%AD%E9%9B%B7%E6%93%8A%E5%89%9D%E5%85%89%E7%9A%AE%E9%9D%A2%E8%87%A8%E6%9E%AF%E6%AD%BB-014800628.html

美國艾奧瓦州一間學院的一棵大樹,被雷電擊中,但並無變得焦黑,因為樹皮裂成兩半脫落,面臨枯死。

香港的古樹,到現在仍未有一棵加裝Tree Lightening Protection System,TMO的專家們,可否考慮一下?

2013年5月20日 星期一

台灣:砍到剩樹幹 瑞穗上百路樹全斷頭!(糖膠樹屬樹幹脆弱的品種)

【聯合報╱記者邱立雅/瑞穗報導】
2013.05.18 04:15 am

花蓮縣瑞穗鄉中正南路百餘棵黑板樹遭斷頭,民眾批評相關單位作法失當。
記者邱立雅/攝影


「怎麼路樹全斷頭?好扯!」花蓮縣瑞穗鄉中正南路一段約1公里長的道路,其中一邊的路樹全被攔腰砍斷,光禿禿的樹木不留一片葉子,有民眾大嘆:「原本很美的,那ㄟ砍光光?」
行經瑞穗鄉中正南路一段,約1公里長的道路,其中一側整排約百餘株黑板樹全攔腰砍斷,只剩光禿禿的樹幹,十分醜陋。民眾經過都表示,不知道為什麼要砍?原本兩側密集的路樹,就像瑞穗的綠蔭大道,怎知「忽然就斷頭了?好可惜。」
「明明知道黑板樹容易斷,為何當初執意要種?」黃姓民眾不滿相關單位規畫不當,導致必須強硬砍樹,他認為,路樹樹種必須先評估,黑板樹質地較軟,好不容易長大了,卻因擔心颱風來襲吹斷,要定期修剪,「這條路永遠不會成為綠色隧道!還不如移植,再種新的樹種。」
「黑板樹長得快,質地軟,颱風一吹就斷兩截。」林管處玉里工作站技佐李宜明表示,黑板樹不太掉葉子,也不需要常常修剪,一種就容易看到成果,以前相關單位都喜歡種,但黑板樹實在不適合當路樹,且攔腰砍斷會讓新生成的枝條更軟,更容易斷,簡直是惡性循環。
「移比買還貴,只能定期修剪。」瑞穗鄉長許榮盛解釋,這些路樹很早就種了,「要移去哪裡?」他表示,這些黑板樹因為長得太高,碰到旁邊的電線,也遮蔽電線桿上的路燈,為了人車安全,只好請台電瑞穗服務所修剪。目前只砍一側的樹,許榮盛表示有礙觀瞻,近日會再砍另外一側的黑板樹。
「這是鄉公所的財產,縣府只能勸說。」縣府農業處農村景觀科長許庭榮表示,鄉道的路樹歸鄉公所管理,造成民眾觀感不佳,將建議鄉公所在修剪完路樹後,可補充新樹種,他承諾會關切瑞穗鄉修剪路樹的情況。另外,許庭榮也解釋,以前公家單位喜歡種黑板樹,近幾年發現黑板樹遇風易斷,「這幾年都不考慮種黑板樹了。」


全文網址: 砍到剩樹幹 瑞穗上百路樹全斷頭! | 綜合 | 國內要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7905274.shtml#ixzz2Un3Umxr1
Power By udn.com 



黑板樹在香港稱為黑板木/糖膠樹(Alstonia scholaris,屬外來品種,但不太適合種在當風的地方。但由於生長快速,蟲害少(夾竹桃科),所以在台灣是常見行道樹種。香港政府的綠化、園境及樹木管理組GLTMS亦早已在其網頁說明其木質為較脆。

https://www.trees.gov.hk/tc/community_surveillance/index.html
 在2011年的樹木風險評估工作中,界定為屬樹幹脆弱的品種包括鳳凰木 (Delonix regia),刺桐 (Erythrina variegata),糖膠樹 (Alstonia scholaris),石栗 (Aleurites moluccana) 及 朴樹 (Celtis sinensis)。

在風季來臨前作CROWN THINNING是對的,因可減少枝條在強風下承受的氣流;但如上述台灣新聞中的是TOPPING 則是大錯特錯了。你知道為什麼嗎?

http://www.trees.gov.hk/filemanager/content/attachments/guideline.pdf
http://www.treesaregood.com/treecare/topping.aspx
http://www.treesaregood.com/treecare/resources/WhyToppingHurts.pdf (pdf 版)

2013年5月10日 星期五

台灣:中市護老樹 捐樹換容積

中市護老樹 捐樹換容積

(中央社記者郝雪卿台中9日電)台中市政府首創老樹容積移轉,副市長黃國榮今天說,全市共劃分為30個都市計畫區,必須是同一區才能容積移轉。
市府首創老樹容積移轉,新規定可將老樹生長地轉賣,不但可保護珍貴老樹,也可保存在地文化、許多人的兒時記憶。
市府都市發展局今天在何厝國小對面樹齡200多年的茄苳老樹舉行老樹容積移轉說明會,這棵老樹土地面積約25坪,如果換算成七期一般住宅,將可換得約一半,大約是12.5坪的樓管面積。
都發局新修正「台中市實施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審查許可條件及作業要點」已於5月1日生效,獨創捐贈老樹可以換取建築容積。
外界質疑可能引起房產業者到處尋求老樹購買,黃國榮解釋說,台中市全市共劃分為30個都市計畫區,必須同一區才能容積移轉,而且是根據公告現值來估算,不會有占小便宜的問題。
都發局城鄉計畫科正工程司吳信儀進一步指出,移轉的容積是以送出基地當年公告現值來計算換算容積的面積,並低於或等於基準容積130%的建築容積為上限。
http://tw.news.yahoo.com/%E4%B8%AD%E5%B8%82%E8%AD%B7%E8%80%81%E6%A8%B9-%E6%8D%90%E6%A8%B9%E6%8F%9B%E5%AE%B9%E7%A9%8D-103441970.html

2013年5月8日 星期三

擴闊花槽救彌敦道古樹 7/5/2013

【記者陳素貞報道】尖沙咀彌敦道近柏麗購物大道兩旁的古樹群,多年來都生長在擠迫環境,且已逼到五勞七傷,過去數年最少有四棵古樹「屈到病死」。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經過多年研究,最近拋出救樹方案,惜只有三棵古樹獲得拆牆鬆綁,可獲擴闊花槽位置,餘下的古樹仍要繼續做「擠迫戶」,待康文署完成擴闊花槽試驗計劃後,才或有機會改善。

獲擴闊花槽的三棵細葉榕古樹,古樹編號為OVT LSCD YTM/6、19及29,當局建議在該三棵古樹位置的花槽旁再加建新花槽,將現有花槽的底部打通,以便現有花槽細葉榕的氣根可引導至新花槽,成為新的支撐根。
樹木管理專家小組成員兼長春社總監蘇國賢表示,此為沒有辦法中的辦法,但希望康文署在擴闊該三棵古樹花槽的同時,要做好長遠方案,解決柏麗購物大道古樹群生長空間不足的問題,並向樹木管理專家小組交代研究進展。

先選三棵讓氣根有空間生長

蘇國賢指現時獲選的三棵古樹,屬爭議最低、生長狀況較好的古樹,擴闊花槽是希望讓古樹的氣根可以有空間生長,以支撐大樹。
柏麗購物大道現仍有三十多棵古樹,蘇國賢指每棵樹的生長狀況及生長空間都不同,要逐一評估及按路面的可行情況進行擴闊工程,具體研究日後再交小組討論。
他重申希望當局日後植樹時,要在適當的位置種植適當的樹,狹窄的行人道上,不應種大樹,種樹要有前瞻性,「唔係種咗先返轉頭搵解決方案,就好困難。」

柏麗購物大道兩旁僅有三棵古樹獲擴闊花槽。(蘇文傑攝)
柏麗購物大道兩旁僅有三棵古樹獲擴闊花槽。(蘇文傑攝)

2013年1月27日 星期日

內地幫斬絕香港土沉香 本港百年沉香樹王 遭「砍頭肢解」取樹脂


【本報訊】「一吋沉香一吋金」,近10年沉香身價飆升10倍,早已超越黃金價,矜貴的沉香伽南現值每克8,000元。以遍地土沉香聞名的香港,近年成為內 地斬樹黨目標。上星期,可能已是本港最後的一棵野生百年土沉香也難逃厄運。據了解,斬樹黨大多來自廣東茂名市電白縣,《蘋果》記者前往當地直擊黑市交易過 程,一袋港產沉香碎片,索價6萬8千元人民幣。
記者:黃學潤 馮樂琳 陳偉雄
再有一棵百年土沉香倒下!近年吸引大批內地斬樹黨來港砍伐的土沉香,臨近歲晚再遭重創。打鼓嶺村一棵被稱為鎮村之寶的百年沉香樹上周被「砍頭肢解」,再取 走樹上的珍貴樹脂,即沉香。有專家傷心之餘慨嘆,本地沉香幾近被砍伐殆盡。
「真係好心痛、好可惜,成棵斬斷好冇良心……」被砍斷的百年土沉香樹,是由人稱「香港沉香大王」的陳觀榮祖先所種。記者走過小路、穿過矮叢,始見到被去頂的百年土沉香,樹幹倒下、更被砍至斷開一節節,樹幹多處被切走。
陳 仔細檢查後說,該樹已無法救回。由於沉香的形成是經年累月,樹幹受真菌感染、被蟲蛀食或受到天然或人為破壞,傷口會分泌樹脂「埋口」,有如人的傷口結疤, 時間越長,樹脂越厚;密度越高,越有價值。

長春社:砍伐手法殘忍

陳觀榮年前接手家族的沉香生意,是本港唯一種植土沉香的人。由於台灣和內地有不少沉香愛好者,近年沉香成為內地流行的新興玩意,其中上海特別流行,故需求 增多,收藏者喜歡舉行品香會,沉香擺設品隨時索價逾百萬元人民幣。
近年本港經常出現斬樹黨,就連西貢、大嶼山、南丫島等,亦發現有沉香樹被砍,惟斬樹黨近期攻入保護區、郊野公園等,路邊土沉香也不放過。記者到過船灣淡水湖和東涌炮台的樹林觀察,完好無缺的土沉香已不復見。
長春社總監蘇國賢觀察本港土沉香被斬情況10年,他慨嘆斬樹黨無孔不入,由以往在偏僻處砍伐至近年貼近民居;以往老樹被斬,近年大小通殺,現時本港可見的土沉香已遭受破壞。他又形容,近期將土沉香整棵劈斷,再從中搜樹脂的手法非常殘忍。
沉 香價高,但土沉香其實相當「命苦」,其價值完全來自其損傷程度。陳觀榮解釋,土沉香越多傷口,才越矜貴,而受真菌感染的沉香會自然散發香味,可說是沉香中 的極品,稱之為伽南,現值每克8,000元。緊隨的是樹心油,樹脂長在樹心,密度較高,其次是包頭和蟲眼,前者是傷口結成樹脂後,樹幹逐漸修復包住樹脂形 成,蟲眼則是受蟲蛀食造成的傷口,3種沉香現市值約每克2,000元。

根據警方資料,2009年接獲18宗砍伐羅漢松及沉香樹的案件,5人被捕,截至2011年11月,數字分別升至64宗及56人;而漁護署於2010年接獲 7宗非法砍伐土沉香個案,去年急升至30宗,大部份被砍伐的土沉香樹齡平均超過20年。土沉香受《保護瀕危動植物物種條例》(第586章)管制,進出口或 管有野生活體沉香作商業用途,必須領有漁護署簽發的許可證,否則最高可處罰款5萬元及監禁6個月。任何人非法在政府土地砍伐或摧毀樹木,一經定罪,可處罰 款$25,000及監禁1年,警方又會因應個案,以《盜竊罪條例》作出檢控,最高刑罰是監禁10年。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30127/18148107




大陸黑市交易次等貨6萬8 

沉香近年身價狂升,令不少內地伐樹「斬樹黨」不惜以身犯險,來港砍伐沉香樹。據沉香界人士稱,廣東茂名市被視為省內最大黑市沉香買賣基地。《蘋果》記者日前往茂名市電白縣,以買家身份直擊黑市買賣沉香實況。
「聽講前後有20個電白人,(斬沉香樹)俾香港警察拉咗!」在電白縣沙琅鎮一間自設沉香種植場的公司總經理陳先生表示,10多年前已有電白人到香港走私沉香,高峯期有百多人到港走遍山頭斬樹。
當地人不諱言指,電白縣觀珠鎮和沙琅鎮最多黑市沉香交易。記者發現觀珠鎮上,不論賓館、音樂廳和街道,甚至連派出所的招牌都以沉香命名,但買賣沉香都是「秘密交易」。記者以買家身份打聽,找到村民「搭路」。村民仔細打量記者,確定不是公安後,才肯聯絡賣家。
10分鐘後,一輛私家車駛至,「係咪買港貨呀?上車啦!」駕車男子姓鄭,自稱是沉香商行負責人,他把記者帶到村內一個售賣建材的地舖後,入內拿出一小袋沉香,「全部都係香港貨,質量好好」。記者嗅一下沉香,味道清新,木色較淺,他再強調:「呢啲一定係香港貨!」

以家庭式加工買賣

他直言記者不是熟客,只能提供一些最次等的,並開價68,000元(人民幣,下同),他見記者嫌貴就拿出一個小膠箱,裝了一片片如樹皮的東西,也索價 3,000至4,000元,「呢度做生意唔會太張揚,都係家庭式加工買賣,所以外來人唔會識路,未交易過更加唔會攞貨出嚟」。
由於沉香木屬國家二級瀕危珍稀植物,已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Ⅱ,為限制入境和禁止出境類物品。根據相關條款規定,走私國家禁止進出口的珍稀植物及其製品,可處以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單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30127/18148109

Other related links:
http://hkarborists.blogspot.hk/2013/01/44.html
http://hkarborists.blogspot.hk/2012/05/blog-post_06.html

2013年1月14日 星期一

砍沉香急增 護理區44棵遭「去頂」 漁署接投訴 無阻猖狂賊

http://hk.news.yahoo.com/%E7%A0%8D%E6%B2%89%E9%A6%99%E6%80%A5%E5%A2%9E-%E8%AD%B7%E7%90%86%E5%8D%8044%E6%A3%B5%E9%81%AD-%E5%8E%BB%E9%A0%82-%E6%BC%81%E7%BD%B2%E6%8E%A5%E6%8A%95%E8%A8%B4-%E7%84%A1%E9%98%BB%E7%8C%96%E7%8B%82%E8%B3%8A-210815569.html;_ylt=Aje7KBuMYgbVyrwUkcisvVuwVsd_;_ylu=X3oDMTRkZ2I1bXMyBG1pdANTZWN0aW9uTGlzdCA4dSBob25na29uZyBwaWNrBHBrZwM2ZjI4MjQwOS00ZTBiLTNhMGItOTVjNy0wMzE3MzgxYzNlNzMEcG9zAzQEc2VjA01lZGlhU2VjdGlvbkxpc3QEdmVyAzgzNDBiODgwLTVlOGUtMTFlMi1iZmZkLWM1ZTQ4NGQyNmE0OQ--;_ylg=X3oDMTJ1bDh2MHRwBGludGwDaGsEbGFuZwN6aC1oYW50LWhrBHBzdGFpZAM4ZWY5YzliYS04ZDJjLTMzMDctYWVjMi0wOWQwODliOGEzNTAEcHN0Y2F0A.a4r.iBngRwdANzdG9yeXBhZ2U-;_ylv=3



【明報專訊】可作珍貴藥材的土沉香有價有 市,過去3年涉及案件急升3.8倍。有大埔居民發現,漁護署管轄的大埔滘自然護理區內逾40棵土沉香被砍伐,其中一棵逾10米高、估計樹齡逾30年的土沉 香更位於入口處路旁,漁護署雖接獲投訴但仍未能阻止。長春社總監蘇國賢指出,近年砍伐土沉香活動日益猖獗,當局應加強巡查執法,否則到該物種在港絕迹時才 保育已是太遲。

案件升3.8倍 檢控僅四成
根據警方資料,涉及土沉香的案件由2009年的15宗急升3.8倍,至2011年的72宗,但成功檢控數字偏低,去年只有28宗,佔整體個案39%,最高刑罰為監禁4年3個月。
漁護署發言人表示,去年曾接獲5宗報告,指大埔滘自然護理區內有土沉香被砍伐,共涉44棵;該署強調已將個案通知警方,並會尋求法庭加重判刑。對於會否加強巡查,發言人表示將按實際情况加強巡查區內個別地點,並在主要通道張貼警告及海報,呼籲市民舉報。
大埔滘自然護理區位於大埔公路附近,去年10月1日,黃小姐與朋友到該護理區遠足,豈料走了逾半小時後,發現山坡兩旁逾40棵沉香樹被砍,部分只餘 樹根,「每十多步就有一棵被砍,有些直徑只有半呎的也不放過,我都嚇了一驚」,她其後到區內其他小徑,亦發現逾10棵沉香被砍。

本月2日,黃再到上址行山,驚見離入口處只有數呎的10米高沉香樹亦被砍伐,立即向保安員查詢,「保安員說每晚9至10時會由入口附近的更亭,遷至 山腳的更亭,懷疑有人趁空檔斬樹」。黃小姐稱,去年10月曾向漁護署投訴,但署方只稱會派人視察,未料事隔數月再有沉香樹被斬,她促請當局在入口處安裝閉 路電視,加強保安。

團體轟漁署縱容 促增巡查
一直關注沉香樹的大澳環境及發展關注協會主席何佩嫻批評,漁護署縱容賊人在自然護理區砍樹,「區內咁多珍貴資源,點解無人巡、無人睇?」她指沉香樹 被砍伐的情况愈趨嚴重,偷樹黨會從較偏僻的山坡着手,再移近山腳,「村民發現已經太遲!現在南丫島多個山頭的沉香都無了!」她促請當局加派人手巡山,並統 計全港沉香數目,密切監察破壞情况。長春社總監蘇國賢亦曾到大埔滘觀察,發現偷樹黨以往主要劈開樹皮取樹中樹脂,但今次被砍伐的土沉香直接被去頂。

根據《林區及郊區條例》,任何人非法在政府土地砍伐或摧毁樹木,可罰款2.5萬元及監禁1年。當局或以《盜竊罪條例》檢控,最高可判處監禁10年。
樹脂樹木可製中藥香料

土沉香又名牙香樹,是香港原生常綠喬木,流出樹脂的可製成名貴中藥,樹木可製成香料,近年內地富豪興起燒沉香熱潮,稱具寧神作用。內地的土沉香已因砍伐已變得稀少,現屬易危品種,被列入國家二級保護野生樹種。
明報記者 邱雅錡 馬耀森




樹藝達人有一個夢想(好crazy) ,希望可在某郊野公園用5米高鐵/木圍牆圍一個約5公頃的地方,圍牆頂上有barbed wire (帶刺鐵絲網),(好似監獄咁)然後種滿土沉香.而且,日間有人巡邏,24小時有保安攝錄機和警鐘,以確保冇賊內進.

當有一定數量後,可把部份樹移植到其他郊野公園當眼
及人流較多的地方,最好在漁護署Office附近,因方便加裝保安攝錄機.夠空間的話,亦可用作市區行道樹.

另外,有些康文署的公園晚上會上鎖,有保安攝錄機而且有保安員巡,例如香港公園,可以引種一些土沉香.

甚至,真的在監獄種一些

在我們特首官邸,有些樹要砍的話,可以補種回土沉香土沉香與香港名字的由來有莫大關係,特首官邸種植保育,特別有意思.

總之,多種一些,以免幾十年後絕種. 

2013年1月13日 星期日

印象派大師莫奈揮筆? 樹幹現「彩虹」

http://hk.apple.nextmedia.com/realtime/international/20130111/51218819

2013年01月11日 (06:18 pm) 


雨後的天空會出現彩虹,原來大自然界亦有「樹幹版彩虹」!

外國自然攝影師Warren Krupsaw,早前在夏威夷拍下脫皮桉樹(eucalyptus),在午後一場驟雨,樹皮及樹身吸水後,樹幹出現七彩鮮艷奪目的顏色,令人嘆為觀止。

不知就裡的人,還以為法國印象派大師莫奈(Monet)再世,在樹幹畫出彩虹。

桉樹常見於北半球,特別是印尼及東南亞一帶。

英國《每日郵報》





Warren Krupsaw 出版過的書
http://www.xlibrispublishing.co.uk/bookstore/bookdisplay.aspx?bookid=34492

2013年1月11日 星期五

台灣:台中市2012年消失的老樹

http://www.wretch.cc/blog/hexentw/11580732

“人類不曾也不能夠真正擁有一片土地,我們只使用並獲利。僅此而已。”

猶太人的“種樹情結”



新華網 ( 2013-01-07 08:37:27 ) 來源: 《環球》雜志

 
郝方甲
  結束記者任期離開以色列前,我去耶路撒冷郊外種了一棵樹。
  準確地說,只是一株樹苗,尺把高,嫩綠的針葉,樹枝細得無風也晃。守林人扛著鋤頭帶我走到一片樹苗地裏,三四下刨了個坑,手指著說:種吧,種直點兒。我所做的,就是拿個鏟子把坑填了。
  怎麼都不放心,怎麼都覺得它那麼柔弱,不能抵抗風吹雨打,土實了怕壓壞了根,土虛了怕苗倒了。完工後四下裏打量,覺得我的樹就是比周圍的可愛、精神。
  臨走時真切地覺得,自己的一部分也埋在了那片土地的那個坑裏,一想到它生根、長高、開花、結果的未來,我就打心眼兒裏感到溫暖。
  美劇《生活大爆炸》裏的猶太人霍華德有一集說:我媽留給我的遺產有以色列的三棵樹。
  “在以色列地種樹”是全世界猶太人近100多年來沒有停止的事業。據統計,以色列是全世界為數不多森林覆蓋率高于100年前的地方。種樹一是為 了改善生態環境,二是提供一條使人們與這片土地產生情感連接的具體途徑——你可以遷居,但很難移根,遠方的聖地有一個由自己親手啟動的生命,其宗教意義和 情感代入都是實實在在的。
  甚至有一個猶太非政府組織的唯一任務就是在這裏種樹。早在以色列國成立前,他們就已經開始在世界各地猶太人的資助下,一小片一小片地買土地,一棵一棵地種樹,種了100多年。
  不幹別的,只埋頭種樹。當這片土地一片荒蕪時,他們在種樹;當戰火衝突不斷時,他們在種樹;當人們為了各種或宗教或世俗的事情爭得不可開交、你死我活的時候,他們還在種樹……
  對于這同一片土地,不同的人們都在說著同一句話。
  建國、難民、駐軍、定居點、首都……在越來越長的爭端清單上,所有問題歸結到最後只有一句話——“這是我的!”
  和一個以色列朋友聊種樹的感受,他突然說:“你有沒有想過,也許10年後在你樹下乘涼的不是猶太人,可能是其他什麼人。”
  這是一種典型的猶太式不安全感。
  幾乎所有以色列的猶太家庭歷史上都曾經歷被連根拔出、見路就走、見岸就上的窘迫。他們用身體在這裏擠出個石頭縫來,拼了命努力變得更強大,而不安全感卻是整個民族靈魂上洗不掉的烙印。
  一個原居歐洲的猶太老人退休後只身來到耶路撒冷,在哭墻做義工。旁人問,你這麼大歲數了當義工能幹啥?他說,我在集中營的時候,當我們念經念到“哦,耶路撒冷我的土地”時,守衛聽到就會指著焚屍爐的煙囪說,“你的土地?那就是你們的耶路撒冷。”
  “我活著出來了。將來我要死在‘我的’土地上。”他說。
  如果不談統治和實際佔有,這片土地屬于所有向往它的人。而當這樣的神往遇到野心和獨佔欲,才變成了一波又一波的武力徵服。在2000年裏,耶路 撒冷淪陷了13次,誰也沒能留得長久,誰也沒能坐得安穩,走馬燈一樣的統治者們只化成了這座城的背景。說是徹底徵服,其實從未擁有。
  帶我種樹的守林人是一名植樹志願者,他對“樹是人非”的解答是,人類不曾也不能夠真正擁有一片土地,“我們只使用並獲利。僅此而已。”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globe/2013-01/07/c_132074513.htm

“人類不曾也不能夠真正擁有一片土地,我們只使用並獲利。僅此而已。”  一句很有意思.

2013年1月7日 星期一

點解香港年老的細葉榕生長欠佳?

http://www.youtube.com/watch?v=YhWE0QX2FOg&list=UU2VmWn8dAqkzlQqvy02E1PA

因為...氣根不能落地,因很多時樹旁都是行人路,花王都會把氣根剪去.

台灣:【我們的島】讓樹醫樹 2012/12/31

值得分享的一篇報導

http://pnn.pts.org.tw/main/?p=51814


...五福臨門神木樹高大約20公尺,根部深度大約兩公尺,其實不論樹有多高,主要吸水的細根,只分佈在地表下30公分,但是為了設置步道,往往把根部表層的土都夯實,透氣與透水都有問題,老樹無法順利吸收水分,也失去自我療癒的能力。
工作人員移開鋪面,再用水刀仔細移去土壤,讓一部分樹根露出來,好讓樹醫師把脈。目前在中興大學園藝系任教的劉東啓教授,是台灣少數取得日本『樹木 醫』證照的醫樹專家,他救樹完全不靠藥物與手術。他說,樹木能自我醫療,例如樹木本身具有的萜類跟多酚,就是殺菌跟殺蟲劑,樹木的根系不僅吸收水分和養 分,還儲存了很多碳水化合物,這些碳水化合物就是製作萜類跟多酚的來源,如果根系衰敗,就無法製造這些抗菌抗病的東西,相反地,只要根系健康,問題就能迎 刃而解。
拿起水刀,劉教授垂直往地下打去,這個全球首創的做法,已經成功救回了台中后里的大樟公。水刀打出直徑10公分左右的洞,慢慢往地底深入,深度達到一米時,原本積在樹下的水,往洞流了進去,劉教授說,這樣底下的土壤才會變成有效土壤,衰敗的根部就有機會復原。
示範過後,劉教授把水刀傳給穿著藍色背心的扶輪社志工,他們不但要救五福臨門神木,還想要救更多樹。劉教授說,扶輪社的朋友有心,我們有方法技術,現在藉扶輪社的組織,要把救樹的方法擴散到全台灣。

然而這樣簡單治本的方法,卻不是國內醫樹的主流,打藥、外科手術依然是常見的做法,而過多的人工設施與不當的修剪,更是屢見不鮮,劉教授的救樹行動一直在與時間賽跑,期待大家都能懂得如何對待樹,校園成為劉教授的另一個推廣重點。
有著110年歷史的桃園縣大溪鎮內柵國小,校園裡八十歲以上的老樹,就有三十多棵,但是部分老樹因為過多人工設施,導致根部無法呼吸,或是遭到不當修剪,大半久病纏身。半年多前,關心老樹的環保人士林長茂,邀請劉教授與學校老師合作,展開救樹行動。
小朋友從林長茂的花圃挖來蚯蚓,放到病勢嚴重的大樟樹與鳳凰木樹下,打算用自然的力量來搶救大樹。幾個月下來,打好通氣孔、清除白蟻,放蚯蚓鬆土、 循序解構花台,原本被禁錮大樟樹,開始改變,不但樹葉變得茂盛,離地一公尺高的地方,已經長胖了17公分,樹皮的顏色也從暗黑,轉變成漂亮的咖啡色。
另一頭,原本因為棲地排水不良,根部泡在水裡而奄奄一息的鳳凰木,因為排水改善和增設通氣口,也不一樣了。已經不開花的它,今年順利開花了,枝條也變得強韌,不再讓走過樹下的人提心吊膽。
看見校園裡的樹木恢復健康,校長桂景星希望把經驗分享給其他學校,今年舉辦了兩次老樹保育工作坊,再度邀請劉教授來教學。從樹木的基本構造、修樹訣 竅、到顧根方法,劉教授將所學化為淺顯易懂的語言,分享給學員,這些學員大多是教職人員,未來他們回到各自的學校,就有機會用對的方法,來照顧校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