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29日 星期日

樹木從業員引入認證制 Accredited Arboricultural Practitioners (AAP)

http://news.sina.com.hk/news/2/1/1/2731312/1.html

颱風處處塌樹 學會批培訓不足

【明報專訊】一場颱風再次暴露了香港樹 木管理問題,香港園境師學會指出,樹木管理屬專業工作,但本港一直未有確立樹木從業員的工種,加上培訓不足,以致施工質素參差。學會今年首推認可樹藝從業 員制度,為現職管理人員認證,另又與職訓局商討開辦文憑課程,為前線人員提供專業資格,吸引更多人從事綠化行業。

園境師學會﹕應視綠化為基建

園 境師學會前會長劉興達認為,政府近年加強綠化,市區樹木有增無減,政府應改變思維,「種樹已非綠化(greening)那麼簡單……應視綠化為基建工程, 從而確立一套制度,例如非持牌人員不能植樹或修剪樹木,否則只會不斷出現添馬公園大量塌樹事件,前線人員植樹連包着樹根的膠袋也未拆除」。

植樹剪樹須具專業資格

政 府開設樹木辦及綠化辦,除加強管理市區樹木,另一項重要任務是加強培訓。政府於2009年發表的樹木管理專責小組報告指出,「樹木管理(尤其是樹木風險評 估)屬專業工作,而培訓對於確保我們(政府)在不同階層擁有足夠人才尤為重要」。樹木辦成立至今逾兩年,已全面評估市區樹木,並篩選出約1000棵有問題 樹木,但培訓方面進展緩慢,政府僅內部培訓,未有為業界制定任何資格準則,「地盤無規定須具備專業資格人士才可植樹,雜工亦可植樹或拿起電鋸修剪樹木」。
園 境師學會今年推行認可樹藝從業員制度,由學會成立評審團隊及制定認可資格,先推薦63人申請認證,結果有25人通過,他們來自大型工程承辦商、物業管理公 司等,學會將於9月接受公開申請,沒設認可人數上限,稍後會制訂守則,設立申訴制度,另外亦會要求會員持續進修,才可獲每年續牌,以及不定期接受考核。

與職訓局商討辦文憑課程

本 身是香港愛護樹木協會主席的劉興達表示,協會與中大專業進修學院於2009年開辦專業文憑課程,至今共有約60人修畢。另外,園境師學會亦與職訓局商討開 辦文憑課程,針對前線護理樹木人員所需技能如爬樹及修剪樹木等,但他促請政府盡快確立樹木從業員的工種,有如建造業的釘板及紮鐵工種一樣,否則各種管理樹 木的陋習難獲改善。
明報記者 馬耀森



Accredited Arboricultural Practitioners (AAP)- 全香港現時只有24人! 要有樹藝師資格後,幾年實際相關工作經驗,再入一些做過的報告、工程相片、履歷表給一位註冊園境師查核,他確認是沒有問題後,會在副本每頁打上他的印章 (每個園境師都有一個獨立印章的,上面印有他的全名和註冊編號)作為推薦人,然後,交予學會查核,通過了多次的查核,才可正式成為AAP.(好難啊!)

一些未能完全符合資格,但有一定相關經驗和年資的人,已收到信由園境師學會派人在8月約談.

-----------------------------------------------------------------------------
原來IVDC都已認可AAP了,在最近的招聘廣告見到:


 
Headquarters Division Two

Integrated Vocational Development Centre (IVDC)



Part-time Tutor (Arboricultural Industry)

Major Duties:
(1)   To develop and prepare assessment questions and the respective marking scheme for Arboriculture Vocational Assessment (AVA) in Chinese;
(2)   To assess AVA’s applicants during practical work;
(3)   To recommend suitable equipment / materials / reference readings necessary for AVA;
(4)   To advise the preparation and operations for AVA including but not limited to the assessment procedures, venue setting, set up for practical work;
(5)   To attend meetings as required by the AVA working group.

Requirements:
(a)       A recognized relevant degree such as Arboriculture / Landscape / Botany / Biology / Forestry /
 Horticulture or a related discipline, or equivalent with 3 years’ post-qualification relevant experience; and
(b)           A qualification or certification offered by a professional institution or industry organization on arboriculture, such as
i)   European Tree Technician of European Arboricultural Council

ii)   Registered Consulting Arborist / Registered Practicing Arborist of Australia 

iii) Technician / Professional Member of Arboricultural Association – UK

iv)  Certified Arborist / Certified Tree Climber Specialist of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Arboriculture

v) The Hong Kong Institute of Landscape Architects (HKILA) Accredited Arboricultural Practitioner
 

在最新的綠化 園境及樹木管理組2012年12月出的樹藝工作的職業安全及健康指引(英文版)中,已成為Tree Work Supervisor 的其中一項必須具備資格了.(詳見Annex I)

A Tree Work Supervisor is a person who has:

(a) received relevant training in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relating to tree
work operation covering, hazard identification, risk assessment and
supervision, and

(b) (i) completed training in tree work operations provided by trainers with
practical experience and expertise recognized by the employer; or
(ii) completed training or vocational assessment in tree work operations offered
by recognised institutions or industry organisations; or

(iii) be a Certified Arborist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Arboriculture, Registered Arborist (Level 3 or above) of Arboriculture Australia, Technician Member or above of the Arboriculture Association of the United Kingdom or the Accredited Arboricultural Practitioner of the Hong Kong Institute of Landscape Architects, those having taken the Professional Diploma Programme in Arboriculture of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or equivalent or above, and...

2012年7月27日 星期五

颱風韋森特走了, 樹災後檢討

一個重要改善建議:不要再在路旁和當風地方種洋紫荊/洋蹄甲 !

 

防塌樹多栽種本地品種樹木

 http://www.youtube.com/watch?v=Q6ic0C1PfVc&list=UU74Q_tYUJ0XmyjPt5jXyE2w&index=8&feature=plcp

檢討颱風樹災 加強專業管理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07-27]    
颱風韋森特襲港,本港錄得逾2500宗塌樹報告。今次塌樹事件如此嚴重,突顯本港的樹木政策不夠專業,不但令樹木問題成為都市炸彈,而且凸顯香港的綠化與國際城市的形象不相稱。當局應藉是次颱風教訓,以城市規劃政策的高度,全面檢討本港的樹木政策,加強專業管理水平。
由於不少樹木欠缺護理或栽種不得其法,在強颱風下不堪吹折。其中添馬艦新政府總部外公園種植不足1年 的樹木,也有50多棵倒塌。有專家便質疑當局選擇樹種是否考慮到海邊的強風環境,樹木泥膽體積不符合規格,或土壤出現問題,令樹木無法正常生長,植樹手法 亦存在問題。此外,尖沙咀聣麗大道老樹細葉榕倒塌前,有區議員早於2009年起多次要求康文署正視危樹,建議擴闊花槽,惟康文署只以定期視察和施放殺菌劑 等方法處理,樹木最終失救。這些情況,顯示當局管理樹木的方法欠專業,驗樹作風官僚馬虎。香港擁有古樹逾2千棵,但今次颱風侵港後,香港已失去《古樹名木 冊》內5棵具保育價值的古樹,如再沿襲現有樹木政策,遇颱風襲港,還會有大量樹木不敵強風倒塌。2005年林村許願樹主幹塌下、2008年赤柱古樹壓殺一 名港大女生,當局應深刻汲取教訓 。
香港不僅與國際先進城市如新加坡等的綠化水平差距明顯,就是與毗鄰的深圳相比,也大為遜色。現時深圳 已有比較完整的植樹要求,包括考慮植樹造林季節性時效性強的特點,生態景觀林帶要納入市重點工程建設,標榜多種樹少砍樹原則等。香港在品種選育、綠化層 次、植物配置、色彩變化、精細管養等方面,都處於落後水平。當局應趁是次教訓,全面檢討樹木政策,以城市規劃、保育、觀賞及安全的角度,發揮樹木功能,令 香港在城市綠化方面與國際接軌。發展局、樹木辦、漁護署、康文署、建築署等有關部門,可借鑑其他地區的經驗,採納專家意見,全面檢討本港的樹木政策。 


 專家小組視察彌敦道古樹名木
*************
發展局發言人今日(七月二十六日)表示,樹木管理辦事處(樹木辦)聯同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康文署)已在本周初的颱風後再度檢查彌敦道兩旁三十五棵古樹 名木。樹木管理專家小組今日召開會議,詳細討論有關的檢查報告。專家小組備悉康文署會繼續監察有關樹木的健康狀況及適時採取跟進工作。

另外,樹木辦於上述會議後聯同樹木管理專家小組成員,視察上周聣麗購物大道倒塌的大樹所處的花槽內另外兩棵古樹名木(細葉榕LCSD YTM/11及LCSD YTM/12)。兩棵古樹名木雖感染褐根病,但樹木的整體健康狀況尚可,結構上無即時危險,而且情況並無因颱風而惡化。當局將繼續為LCSD YTM/12進行治療;惟LCSD YTM/11的主幹基部出現樹洞及樹冠不對稱。在參考專家小組的建議後,當局將為該樹進行更詳細的檢測,以決定應否移除或採取其他補救措施,如安裝支撐系 統,以減低該樹潛在倒塌的風險,保障公眾安全。



2012年7月26日(星期四)
香港時間20時00分


----------------------------------------------------------------------------------------------------------------------
【明報專訊】香港進行綠化已有一百多年,仍然發生層出不窮的問題,沒有因應環境選擇合適的樹種是一大原因﹕「以前的政府很重視綠 化,governor的報告裏會記錄植了哪種樹,哪一種有問題,當時的報告早已提到細葉榕不適合在香港市區的路邊種植,因為太aggressive。」繼 續以不合適的方法栽種不合適的樹,一來因為依賴着內地供應的苗圃,別人有什麼用什麼;亦因為我城的人連綠化都不忘急功近利,希望看到即時效果,蘇國賢舉例 ﹕「中環碼頭有一處位置,適合放一棵巨型的、有代表性的樹,但大概是認為不夠漂亮,塞滿了其他品種。」綠化要投放的資源,不是別的,是時間,「可能五年或 十年後才會有成果,也要等,不能操之過急。要知道可持續綠化的意思,不是種了樹,樹斷了、死了或塌了後再種,而是希望帶出長遠的綠化目標,這必然是當樹愈 生愈大,才能提供。」
不給予樹木足夠的空間,讓它們落地生根,即使種下了也只會輕易被吹倒,然後又得花人力物力善後,造成不必要的危險。一棵樹死了,從頭種過或者容易,但當樹木被移送堆田區,所儲存的碳便會隨着木頭分解而釋放。少了一棵樹,究竟會浪費了多少資源,可以慢慢計,其實也無從計起。
樹木在大自然生長,自然是順應天命、適者生存,但奪去了它們的土地的人們,是否應提供更好的管理和照料?
http://news.sina.com.hk/news/53/1/1/2730571/1.html 

--------------------------------------------------------------------------------------------------------------------------
【明報專訊】國貨店員伍女士﹕不敢在大樹下等車
在栢麗大道一國貨公司工作近10年的伍女士表示,塌樹意外未有影響生意,但她很擔心再有樹塌下,原本慣於下班後在大樹旁的巴士站等車,現時則會避至商店外等,有車才急步上車,避免危險。
安徽遊客胡小姐﹕逛街故意行近商店
尖沙嘴是本港最熱鬧的旅遊點,安徽來港旅遊的胡小姐就稱對意外驚訝,「當然感到害怕」,昨日逛街時亦故意行近商店,避免有危險。
區議員許德亮﹕盡快進行臨時加固
油尖旺區議會社區建設委員會主席許德亮建議當局採兩大補救指施,包括把危樹或病樹資料及驗樹報告在網上公開,以及盡快進行臨時鞏固措施,包括在栢麗大道數棵病樹旁圍上鐵架、設鞏固繩及設立提示牌避免市民再走近。
候車市民陳先生﹕教女兒聞異響即走
在栢麗大道巴士站候車的陳先生說,意外後,他已教導3歲女兒聽到大樹發出聲音要立即跑開,他亦指政府除應定期公布危樹資料讓大眾知道。

 古樹太大太重,成效未必理想,但亦值得去做臨時鞏固措施,特別是架設I-beam支架,只須幾天便完成.康文署精英這麼多,樹木辨和很多專家都來看過檢查過,為何沒有任何實際行動?可見康文署的危機感不足.

其實最理想是擴大花槽至行人路,在上面架設wood deck,做到真的人樹共融,甚至移植部份健康理想的樹去九龍公園.另外,要嚴格執行對褐根病的泥土殺菌處理,不是移除問題樹便了事.
------------------------------------------------------------------------------
 古樹未老先衰如計時炸彈  (詹sir)

http://youtu.be/2jFlH_ASrL4

---------------------------------------

推動全民護樹運動

2012-07-30 23:16:00 來源: 香港成報
 汲取過往的經驗,政府要更有效保障市民的安全和推動綠化工作,應更落力地推動全民教育運動。
十號颱風襲港,香港有2,500多宗塌樹報告。其中平日人來人往的柏麗大道,更有一棵樹齡過百的細葉榕折倒,壓傷數名途人,這令市民再次關注樹木保護問題。樹木辦等必須做好跟進工作。
  香港樹木數量眾多,潛藏不少「隱形炸彈」。每年有不少颱風襲港,樹木較堅挺也難免受到嚴重損傷,隨時有折斷的危機。過去香港便曾有林村許願樹、赤柱古樹等塌下,造成死傷。樹木保護工作必須做到精益求精。
  2011年,樹木辦只有15名專業人士,其中11人擁有樹藝師資格。以這樣的人手編制,難以管理全港樹木。而且,樹木辦人員質素參差,部分被批 評為「外行」充「內行」。政府在面對人手和專業程度不足的情況,在有需要時應考慮輸入外地人才。當然,政府沒有可能不斷擴充樹木辦等人手編制。
  就此,政府應推動全民教育運動。樹藝是一門較新的學科,類似中大專業進修學院和香港愛護樹木協會聯合提供的樹藝專業文憑課程不多。政府應鼓勵專上院校、職業訓練局等開辦更多相關的課程,以壯大香港的人才庫,滿足政府部門和私人機構的需求。
  另外,針對部分有興趣但不願花太多金錢和時間上課的市民,政府可資助非牟利團體或安排樹木辦的專家,開辦專門教授樹木辨識、護理方法等知識的短 期課程,開放給市民報讀。樹木辦的專家也可深入學校,向師生教授有關知識。事實上,樹木辦已有一定的教材如減低樹木風險的樹木護養簡易圖解等,供市民網上 參閱。相信樹木辦要組織有關短期課程和講座,難度不高。
  與此同時,政府要加強宣傳投訴渠道。現時市民若發現樹木出現問題,可致電「1823」、通過手機程式、提交表格等作投訴,但是很多市民都不知道 有關途徑。就此,政府應加強宣傳,如拍製電視廣告等。同時,政府部門應協調處理區議員、村代表等提供的關於樹木情況報告,不好相互推卸責任。
  若然讓更多市民可以裝備自己,成為樹木保護隊伍的一員,將可更有效保障市民的安全和推動綠化工作。
  亞太國際關係學會研究員 陳振寧
http://www.singpao.com/yl/czjt/201207/t20120730_374501.html
----------------------------------------------------------------------------------------------------------------------------
 http://dailynews.sina.com/bg/chn/chnpolitics/phoenixtv/20120801/02273625376.html

深圳遇颱風倒樹11萬棵 城管回應:樹大招風

2012年08月01日 02:27   
  中國經濟網編者按:日前颱風“韋森特”來襲,造成深圳市11.5萬棵樹受損,其中歪斜、斷枝等不同程度受損的樹木有8萬餘棵,倒伏 2.8萬棵,與一河之隔的香港僅千余棵樹木倒伏形成了反差。 為何深圳倒了這麼多樹?這引發了民衆的大面積討論及質疑,深圳城管部門被質疑豆腐渣工程,另有專家指出深圳倒樹的“四宗罪”。城管部門對於倒樹做出了相應 的回應,解釋稱樹齡太短、種植過密、“水土不服”等是深圳大樹在“韋森特”到來時難御大風的真正原因。
  曝光
  深圳香港遇颱風樹木損傷相差幾十倍
  颱風傷樹本不是什麼稀罕事,但此次颱風“韋森特”過境深圳後,一條消息卻被網絡廣泛轉發,刺痛了不少網民的心??
  來自深圳市城市管理局的初步統計數據顯示:深圳全市受損壞樹木約11.5萬棵,其中樹木倒伏28859棵。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此次颱風中,香港政府部門收到的樹塌報告為1387宗。
  詳細>>>
  深圳倒樹11萬棵 專家細數其四宗罪
  專家分析,深圳此次樹木密集倒伏,卻是因為諸多原因的復合影響所致,這其中包括樹種選擇、土壤環境、培育時間等。香港大學植物專家直指,急功近利、不尊重植物生長規律的密集種樹行為,是此次樹木災難引發的肇因之一。
  1宗罪
  大批移植樹木樹齡太短。
  2宗罪
  20年三換行道樹樹根未穩。
  3宗罪
  城建施工太多移植頻繁。
  4宗罪
  樹種選擇不當容易倒伏。
  詳細>>>
  質疑
  被質疑栽樹也搞豆腐渣
  颱風“韋森特”過境後,海濱城市深圳的綠化工作成為網絡關注焦點。有消息說,此次災害中,深圳有11.5萬棵樹木折斷、倒伏,和同受“韋森特” 肆虐的香港僅倒樹千余棵形成了鮮明對比。不少輿論在深感惋惜的同時,也對深圳近年來的城市綠化工作提出質疑,有網民認為,急功近利、不尊重植物生長規律的 密集種樹行為,是此次樹木災難的肇因之一。
  詳細>>>
  回應
  深圳城管做出回應
  對於深圳市民指出的深圳在2010至2011年迎接大運會期間,短期綠化工程導致樹木種植過多、過密致使此次颱風吹垮大量樹木,深圳市城管局園 林與林業處副處長黃添仁說,“2010至2011年,深圳市迎接大運,栽植了不少新樹。這次颱風吹倒的樹木中,的確有不少是樹齡僅1-2年的新樹。”
  吳豪也表示,此次受颱風影響的樹木中,不少樹木確系樹齡較短,但是也有不少根系發育成熟的樹木受損,“而且受影響嚴重的區域,都是強風局部區域,整個區域都受到了侵襲,不能從樹齡上進行單一判斷。”
  黃添仁介紹,目前,深圳城市綠化覆蓋率達到了45.05%,到2020年,深圳市規劃的綠化覆蓋率將達到50%。“俗話說,樹大招風,樹木種植的密度對於抗擊颱風來說,是有一定影響的”,他說,樹木種植過密,在阻擋颱風時受力就會過大,“受不起力,就會被吹倒。”
 


2012年7月20日 星期五

外國是怎樣移樹的呢?

http://www.youtube.com/watch?feature=player_embedded&v=1IV10M1RbEA



在香港是否適用呢?不一定,因香港的地質有所不同,花崗岩較多,如果是野生的樹,很易撞石,最好在大花槽使用,但香港人樹木保育的重視程度不足,未必很多客戶會用此機器,而且這部只合小型樹用(相信有大一些的型號),如果樹木數量不多,亦未必合成本效益.在斜坡的樹便不合用了.

但當然,香港最好可以用,因這可確保泥膽在運送途中不散,提高成活率,而且比人手更快.另外,不用吊索吊樹幹會大大減低樹幹被吊傷.

2012年7月19日 星期四

苗圃負責人稱合肥天價古樹移栽存考慮不周處

http://dailynews.sina.com/bg/chn/chnpolitics/xinhuanet/20120717/23183576086.html

苗圃負責人稱合肥天價古樹移栽存考慮不周處

 http://news.sina.com   2012年07月17日 23:18   新華網

  新華網合肥7月18日電(記者 湯陽) 2011年冬天,一排枝幹粗壯的參天大樹出現在位於合肥西郊的合淮阜高速西側,一時間成為當地市民熱議的話題。半年多時間過去了,人們發現,周圍的樹木都已經鬱鬱蔥蔥,而這些大樹卻依舊一副光禿禿毫無生氣的樣子,顯得格外扎眼。
  盛夏時節名貴古樹“病入膏肓”
  日前,在合肥市南崗鎮鷄鳴村的一片苗圃中,記者找到了這些依舊包裹着草墊的樹木。據估算,這些樹的胸徑約1米,高幾十米,其中很多樹的枝幹已經乾枯開裂,棕褐色的樹皮也開始剝落。
  據工作人員陸師傅介紹,這些樹是自越南引進的紫薇樹,一共98棵,平均都有百年左右的樹齡。“眼下,本應是樹木枝繁葉茂的季節,這些名貴古樹卻仍然見不到一點生機,實在讓人心急。”陸師傅說。
  陸師傅告訴記者,從今年開春時起,這些樹木的健康狀況就很不好,一直到5月份還沒有看到發芽。此後樹木的引進方也陸續請了一些專家為古樹會診,並採取了“打點滴”補充營養液、增加工人加強管護等措施,狀況依舊沒有任何改善。
  記者採訪時發現,不少古樹的樹幹上還掛着已經用完的營養液包裝袋,有的一棵樹上竟有五六個之多。不過,樹的周圍卻很難見到有工人。
  在不少鷄鳴村村民眼中,這些紫薇樹似乎早已“病入膏肓”,枯死成了不可避免的命運。在村民張大姐看來,如此高齡的古樹,又是從南到北的移栽,樹能夠成活下來的希望其實並不很高。
  引進單位對古樹價格三緘其口
  據合肥市蜀山區農林水務局副局長胡金山介紹,2011年合肥市南崗鎮從江蘇引進了一家名為八達園林建設有限公司的綠化企業,通過土地流轉的方式開展苗木種植,一次性簽約7000畝土地。
  根據規劃,紫薇古樹所在的苗圃將由八達公司負責建成占地500多畝的苗木精品園,建設周期為一年,前期計劃投資1.3億元,主要栽植櫻花、黑松、桂花、紫薇等樹種,目標是在合肥西大門打造一座旅遊生態觀光園。
  記者調查中發現,紫薇古樹初到合肥時,被當地媒體稱為“天價古樹”,按照當時報道的引進成本,每棵樹價值近40萬元。那麼千里迢迢“遠嫁”安徽的這批紫薇樹究竟價值幾何?面對記者的問題,精品園負責人李康生諱莫如深。
  “大規模樹木交易是雙方協議,根據成本運輸費以樹論價。”從事園林綠化研究多年的安徽農業大學園藝學院教師王華告訴記者:“紫薇樹作為我國珍貴的環境保護植物,百年樹齡的古樹市場價格估計應在數十萬元。
  採訪中,李康生向記者坦承,這批紫薇古樹在移栽之初確有考慮不周的地方。“合肥冬季氣溫偏低,移栽樹木樹幹較大,而且地下沒有生根,就造成水分、養料往上輸送有困難,才會造成現在的局面。”李康生說。
  苗木移栽需科學理性
  據了解,紫薇樹一般每年夏秋季開花,花期長達四個月之久,且花色鮮艷,因此常被用於樹樁盆景或園林觀賞,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說起精品園從越南引進百年紫薇樹的初衷,李康生表示,正是因為看中了紫薇樹的觀賞效益和經濟收益。
  但是,在王華看來,精品園裡百年紫薇的跨緯度大規模移植實際上很不科學,正所謂“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尤其像名貴樹種的移植需謹慎,引種之前必須進行小範圍試驗,引種過程也應當分步進行。
  胡金山對這一觀點也表示認同。他告訴記者,在轄區內移植古樹一般不被允許。這一方面是因為古樹移栽在我國有一系列嚴格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技術上較有難度。像這批紫薇樹這樣大規模的古樹移植,作為林業主管部門,自己並不敢輕易嘗試。
  那麼,明知企業如此引進樹種存在較大風險,為何作蜀山區農林水務局同意引進?對此,胡金山有些無奈。“企業的手續是合法的,每個檢驗關口都符合要求。企業有自主權,樹引進來以後我們只能在技術上進行指導。”胡金山說。
  據王華介紹,近年來隨着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對於園林綠化樹種的需求量不斷上升,苗木經濟也呈現出日益升溫的勢頭。但是隨着國際化市場交易的 活躍,在苗木移栽,特別是珍貴樹種的遠距離移栽過程中,出現了一些企業盲目追求經濟利益而忽視樹木成活率的做法。對此,王華認為:“只有在技術條件許可的 範圍內理性移栽,才能夠保證市場實現健康可持續發展。”

 --------------------------------------------------------------------------------------------------------------------

 98棵越南“天價”紫薇樹集體死亡 被質疑盲目引進

 http://big5.ifeng.com/gate/big5/huanbao.gongyi.ifeng.com/hbyw/detail_2012_07/17/16079527_0.shtml

2012年07月17日 08:46
來源:中安線上 作者:薛凱、向凱、王從啟
字號:T|T
0人參與0條評論列印轉發
精品園內,98棵紫薇樹分立兩排,已全部死亡。
 
紫薇樹皮已乾枯脫落。
去年12月,合肥蜀山區南崗鎮計劃從越南原始森林陸續引進250棵百歲以上的紫薇樹,每棵古樹大約40萬元,經報道後引發市民持續關注。然而,記者昨日採訪證實,首批98棵紫薇樹已集體死亡。
就在今年4月,記者探訪該鎮在建的苗木基地精品園後發現,首批引進合肥的98棵紫薇樹部分出現乾枯跡象,園方表示將全力救治。3個月後,這些“天 價”古樹因何而死?死去的樹將到哪去?當初大規模引進到合肥是否盲目?誰為古樹死亡“買單”?是否影響到今年精品園的如期開園?5大疑問一時間成為市民競 相討論的熱點。
因何而死?
“可能是因為路途太過遙遠,在運輸過程中保護不到位,以及整體氣候、土壤等多方面原因。”
昨天下午,記者再次來到在建的苗木基地精品園,兩排古樹附近空無一人,僅有幾隻烏鴉立在枝頭。一些正在別處搭建茶花架子的園丁向記者回憶,不久前, 他們還在為搶救古樹忙活,可古樹卻沒有像預期那樣抽枝發芽。“我們現在很少去那邊(古樹區),聽說有村民常進去揀些枯枝回家。”
這98棵紫薇樹到底因何而死?記者來到苗木基地管理方八達園林公司的辦公室。記者剛剛表露身份,一位負責人立刻將門關了起來。記者耐心敲開門,該負責人急促地告訴記者“(古樹)不是我們的”,隨後便快步離開了辦公室。
而據合肥蜀山區農林水務局的李主任分析,古樹死亡“可能是因為路途太過遙遠,在運輸過程中保護不到位,以及整體氣候、土壤等多方面原因。”
如何善後?
實在不能挽救的也要把枯樹妥善處理;最終可能會被送到傢具  “現在(引進古樹的)企業老總不在合肥,回常州去了,我們也通知他們了,要求他們能挽救的儘量挽救,不能挽救的也要把枯樹妥善處理掉。”李主任說。
蜀山區南崗鎮政府的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死去的紫薇樹已經處理了一部分,最終可能會被八達園林公司送到傢具廠。
引進是否盲目?
完全是企業行為,政府部門並沒有參與古樹的引進過程;流轉土地,基本上是企業運作
其實,早在去年12月份,記者就曾問過苗木基地精品園的負責人這一問題。當時,一名王姓經理告訴記者,當初之所以決定引進紫薇樹,是考慮到紫薇樹的適應性很強。
蜀山區農林水務局的李主任也告訴記者,當時南崗打造苗木基地精品園,完全是企業行為,政府部門並沒有參與古樹的引進過程。
而南崗鎮政府的負責人也介紹說,精品園的數千畝土地是流轉土地,所以基本上是企業運作,跟政府無關。
誰來“買單”?
該精品園完全靠企業自負盈虧運營,政府沒有投一分錢
“天價”古樹引進的背後,會不會暗藏“利益鏈”?李主任稱,該精品園完全靠企業自負盈虧運營,政府沒有投一分錢。相反,精品園建成之後,政府還將給企業150萬元的獎勵。
目前,150萬元的獎勵資金已經到位,“獎金是市裏上級部門對超過三百畝的各家綠化企業的獎勵補貼,並非特殊對待。”是否影響開園?
“只要這批枯樹處理恰當,應該不會影響到10月份精品園的正常開放。”
去年12月份,記者採訪中獲知該精品園將在今年10月份左右免費對外開放,古樹死亡事件會不會使精品園延遲開放?對此,李主任表示,98棵紫薇樹只佔園區很小的面積,“只要這批枯樹處理恰當,應該不會影響到10月份精品園的正常開放。”(薛凱、向凱、王從啟)

----------------------------------------

 很值得反思的新聞...

在內地苗場,不時見到這些大樹進城的畫面,在苗場內,有很多只得一條柱的,就算不死,都要十至幾十年去回復,因老樹身陳代謝慢,恢復很慢,就算健康真的恢復過來,新長出的枝條一般都有結構問題,打大風時,都有斷裂的危險!但有市場,才有這種低劣的苗場出現.這是人的問題,要透過「思想教育」才能改變.
樹藝達人視這是對那些不顧古樹死活的人的懲罰!!活該!!

 

2012年7月18日 星期三

鳳凰樹 (鳳凰木)砸車變形! 轎車車主盼國賠 (台灣)

http://www.youtube.com/watch?v=FhK_15i4Dwg

見過不少鳳凰木看似健康,有花有葉,都是突然無聲無色的倒下,有的如這棵被白蟻侵害,有的原兇是真菌,有的因它樹冠太大大闊,而根部生長受限,大風一吹便倒下了.

相信由台灣政府賠的機會不大,除非明顯見到是由於政府的疏忽導致,而且樹木位於政府土地上,才有機會.

2012年7月15日 星期日

剪樹有學問 安全手冊提供專業(台灣出版了「樹木安全修剪手冊」)

「樹木安全修剪手冊」下載:

http://www.tcst.org.tw/download/樹木安全修剪手冊.pdf

 

 

 剪樹有學問 安全手冊提供專業

http://www.cdnews.com.tw 2012-07-11 13:11:54
許人元/整理

茂盛的老樹被修剪成禿頭,甚至因而枯萎令人惋惜,台中市副市長蔡炳坤11日在「樹木安全修剪手冊」發表會中指出,未來修剪樹木的專業性要提高,樹種、樹齡、季節都要考量。

中央社台中11日報導指出,台灣愛樹保育協會上午在市府舉辦「樹木安全修剪手冊」新書發表會,將手冊贈送給蔡炳坤,手冊內容則提供民眾簡易的修剪方式及愛樹基本認知。

蔡炳坤表示,這本書提供修剪樹木的規範,可以讓大家參考,以修剪行道樹為例,過去大多著重於安全考量,沒有考慮到樹木本身的因素,未來在修剪時應該要提高專業性。

蔡炳坤認為,專業性包括樹種、樹齡、樹木種植位置等原因都要考量在內,同時樹木修剪的季節也很重要,修剪不當可能對樹木造成傷害,而且專業性也要與時俱進。

由於現在修剪行道樹大多委外辦理,蔡炳坤說,廠商也許會便宜行事,只要不符要求,委外單位就不應予驗收,由政府居中協調,讓民眾、政府與廠商間不會出現落差。

他強調,台中市做為低碳示範城市,不能只是喊口號,而是要具體跨出去,市容景觀、熱島效應、民眾情感都要注意,才能達到效果,而市府草擬的「台中市樹木保護自治條例」草案也已送台中市議會審議,將對老樹保護具體規範。

安徽淮南多處公交站種滿綠樹 市民樹叢中等車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photo/2012-07/12/c_123404452.htm

道路兩側種植綠化樹是好事,可綠化樹植滿公交站臺,讓乘客每天站在樹叢中候車,就顯得有些奇怪了,這種怪現象卻實實在在地發生在淮南市山南新區淮河大道上,而且存在已經近一年了。
“你們快來看看吧,我們這的公交站臺上種了好多綠化樹,乘客只能站在樹叢中等車。”昨天,淮南讀者李先生向本報新聞熱線962000 反映,在淮南有4個公交站臺上種滿綠化樹。昨日,記者開車沿淮河大道由南向北行駛數百米,來到“春申街”公交站臺,一名男子正站在滿是樹木的站臺上候車。 等車人平先生說,這個站臺已啟用好幾個月了,站臺建好後,不知為何又種上了綠化樹,每天都要站在樹叢中候車,雨天樹叢裏全是稀泥,根本不能站人。 記者繼續向北行駛,沿途又看到3個這樣的公交站臺。
隨後,記者將看到的情況反映給淮南市山南新區管委會,辦公室一名工作人員稱道路綠化屬于園林局管。“這裏是先有綠化樹,後建的公交站臺,當時建 站臺時,綠化樹被人鏟了。”淮南市園林局副局長王政說,到現在也不知道是什麼人鏟掉綠化樹建的站臺,淮南公交已劃歸交通局管了,站臺上現有的綠化樹如果要 移植,應該由交通局提供申報材料,辦理移植手續。
淮南市運管處公共客運服務中心主任朱勇介紹,他們也不清楚到底是先有站臺還是先有綠化樹,但就這一問題,他們曾在去年9 月14 日給市園林局發函,說明由于安裝站臺的地面需要大理石硬化,規劃范圍內種有綠化植被,不利于站臺地面硬化,希望該局能安排人員將這些植被移走,後來也沒有 結果。
“我們是按照淮南市規劃部門劃定預留好的站臺位置安裝公交站臺的,當時建設位置沒有綠化苗木。”站臺建設和維護方工作人員說,可能是淮南市山南 新區管委會為了美化道路,安排人員在道路兩側種植綠化樹時,把站臺前也種上了,現在他們想對站臺地面進行硬化,但按《淮南市城市綠化條例》規定,他們無權 移植這些綠化樹。
編後
站臺上種滿了綠化樹,相關部門各有說辭。其實,老百姓真的不關心是先有樹還是先有站臺,他們只希望等公交時,大熱天有個遮陽的地方,下雨時不會踩得滿腳泥。希望有關部門能從市民出行考慮,給乘客一個好的候車環境。



樹藝達人: 這編稿其實應該在趣聞版出現....哈哈

2012年7月4日 星期三

600棵黄桷树抱团长成两座“塔” 2012-06-29 (人形蜈蚣樹木版)

正當全世界都在關心如何才能令市區行道樹更健康的成長,我國竟出現如此「觸目驚心」 的人為「樹塔」,實在令人髮指!令樹藝達人想起外國一部噁心電影:人形蜈蚣.還要用幾百萬去做!

樹木成長不但須要最基本的陽光、空氣、水、養份等,更須要的是充分生長的空間,此空間包含樹根和樹冠.在香港,一些行道樹本來生長良好,有足夠的間距,每棵樹都有足夠生長空間和陽光照射,但一些新建成的樓宇在樹頂之上加建了行人天橋後,樹木為求生存,只好運用食物儲備令樹幹及葉片彎向陽光,我們稱之為「向光性」(Phototropism),以確保夠有足夠光線用於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這不單令樹形欠佳,更會影響樹木結構的穩定性.

香港以前被日本侵佔,很多原生樹木都被斬清,戰後香港政府大量植林,但某些地方植得太密,令樹木沒有生長空間,大家為爭奪陽光,樹木會把養份都投放在樹幹向上生長,而不是按正常生長的速度,亦減少了樹幹正常的橫向生長(Secondary growth),正常樹木的樹幹會「上窄下闊」,結構穩定,但在密林生長的樹不會如此,只會「上窄下窄」,而且較正常高. 這不單令樹木消耗不必要的資源長高,更令他們結構欠佳,沒有資源去做好生育、修補傷口和抵抗病蟲害等必要工作.另外,他們的根部互相纏繞,爭奪泥土養份和水,而且不能按樹冠生長而向外延伸,故此根部未能提供足夠支撐.若樹林外圍的樹被移除,靠近較內部的樹會容易被風吹倒.



http://www.wccdaily.com.cn/epaper/hxdsb/html/2012-06/29/content_466536.htm




遂宁市蓬溪县宝梵镇318国道旁,矗立着两座“绿塔”——600棵黄 桷树经过两年抱团生长,长成了两棵像“塔”一样的巨树。昨日,遂宁园林专家舒松涛告诉华西都市报记者:每座“绿塔”,由300棵小黄桷树抱团生成,底层直 径达6米,小树抱团生塔,在四川乃至在全国,都很罕见。
    两座“绿塔”都在宝梵镇318国道旁。远远望去,“绿塔”里的树郁郁葱葱,分3层,以塔状向上收拢,蔚为大观。
    走近一看,“绿塔”由很多棵碗口粗的黄桷树抱团栽在一起,构成了一棵独特的“超级大黄桷树”。“绿塔”里的黄桷树,还用螺丝杆或铁抓子固定。
    舒松涛称,每座“绿塔”的直径达6米,有17米高,“两座‘塔’耗资580万元。”

    华西都市报记者汪仁洪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