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21日 星期四

掛在樹上 「覺得櫻花樹太可憐了」 京官毀靖國神社宣傳板被捕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日本警方早前表示,北京植物園園長、中國籍男子在東京靖國神社涉嫌破壞掛在櫻花樹上的宣 傳板,被當場逮捕。這棵櫻花樹是二戰日軍相關人員種下的。據悉這名中國男子是北京植物園園長趙世偉,他已經獲釋返國。外交部發言人洪磊表示,這是一宗普通 的領事案件,已經得到了妥善的解決。
日本TBS電視台報道,被東京都警視廳以涉嫌「損壞器物」當場逮捕的是一名四十五歲中國籍男子,此後了解到,他是北京植物園園長。警方調查顯示,趙世偉於六月四日上午十點多,在位於東京千代田區的靖國神社內,將掛在櫻花樹上的塑膠宣傳板摘下,並用腳踩踏致其損壞。
  這棵櫻花樹,正是二戰期間被派往中國等地的日本軍隊相關人士種下的。趙世偉在接受警方問訊的時候表示,「宣傳板掛在樹上,我覺得櫻花樹太可憐了,作為一名植物專家,我無法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而置之不理」。
  已經獲釋回國
  案發後,中國駐日使館官員到訪採取行動的麴町警署,要求不要公開案件。
  隨後,東京警方面判斷稱趙世偉不存在政治目的,故將其釋放。趙在六月六日返回中國。
  包括親中立場的東京廣播系統電視TBS也在報道中,質疑警方認為案件無政治目的的說詞,前外務省國際情報局長孫崎享在報道中說:「靖國神社對中日都是特別的場所,個人問題處理不當會引發其它問題,希望不要成為歷史的負面」。
  日警稱無政治目的
  北京植物園辦公室一名女職員昨接受本報查詢時,證實園長趙世偉本月初去過日本,但她不清楚相關報道。趙世偉是北京林業大學園林植物博士,○六年被國務院授予「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稱號。

http://hk.news.yahoo.com/%E6%8E%9B%E5%9C%A8%E6%A8%B9%E4%B8%8A-%E8%A6%BA%E5%BE%97%E6%AB%BB%E8%8A%B1%E6%A8%B9%E5%A4%AA%E5%8F%AF%E6%86%90%E4%BA%86-%E4%BA%AC%E5%AE%98%E6%AF%80%E9%9D%96%E5%9C%8B%E7%A5%9E%E7%A4%BE%E5%AE%A3%E5%82%B3%E6%9D%BF%E8%A2%AB%E6%8D%95-223000034.html

2012年6月17日 星期日

上海顧村公園1200株櫻花樹染冠癭病被焚毀

上海顧村公園1200株櫻花樹染冠癭病被焚毀

http://news.sina.com   2012年06月13日 20:00   
  顧村公園回應:確有病害情況,具體情況需進一步了解
  對櫻花染病一事,昨天顧村公園相關負責人表示,此前顧村公園的確發現有櫻花樹出現病害的情況,但染病櫻花基本上出現在園內容易積水和儲藏水分的低窪地帶,相關具體情況需進一步了解後再告知媒體。
  晨報記者 郁文艷
  每年春天,顧村公園櫻花節甚為熱鬧。可曾想到,其中上千株櫻花樹曾感染一種名為冠癭病的有害生物疾病,該病被列為我國檢驗檢疫性有害生物。昨 天,本市林業有害生物檢驗檢疫部門披露,2010年-2011年間曾發現從浙江等外省市引入顧村公園的櫻花樹感染有害生物,隨後銷毀了染病的1200株 樹,並禁止園內其他櫻花樹出園移栽。
  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專家表示,冠癭病可致櫻花樹死亡,但對人體健康無影響,賞櫻客不必擔心。隨着外來樹木、木材等引入的增加,申城林業有害生物從 上世紀80年代的500種增加至現在的1500多種,檢驗檢疫、防控壓力大。目前,申城建立了90個監測點,編織了一張檢驗檢疫防控網絡,嚴防蟲害隨樹木 入侵公園綠地、隨木材入侵居民家庭。
  銷毀1200株櫻花樹經濟損失180多萬元
  2010年,為籌辦櫻花節,來自浙江、貴州、安徽等地的5000余株櫻花樹被引入顧村公園。由於相關綠化公司未按照規定前往林業部門辦理檢驗檢 疫證,作為林業有害生物檢驗檢疫機構的市林業總站未能在第一時間獲知樹木引進消息。“當時我們是通過媒體報道才知道顧村公園引進了大批櫻花樹,准備辦櫻花 節。”市林業總站副站長王焱介紹,獲知消息後,檢驗檢疫人員即對顧村公園櫻花樹進行有害生物抽查,發現其中近1/3的樹木感染冠癭病,來自浙江的樹木感染 率較高。
  “由於當時正值櫻花節,考慮到諸多因素,沒有對樹木即刻銷毀。”王焱介紹,櫻花節一結束,在林業有害生物檢驗檢疫及相關方面監督下,公園即配合 將染病樹木挖出並運至專門場所焚燒銷毀。2010年-2011年間共焚燒銷毀染病樹1200多株。按照一般市場價格1500元/株計算,經濟損失至少在 180多萬元。
  發現病害後,顧村公園內的櫻花樹從此被禁止移出園。“冠癭病被我國列為檢驗檢疫有害生物,櫻花尤其容易感染,我國早就禁止從日本引進櫻花。”檢驗檢疫人員表示,目前他們對顧村公園的櫻花樹進行不定期檢查。
  2010年之後,顧村公園引進櫻花樹均按照正規渠道辦理了檢驗檢疫證。
  焚燒是根治手段,藥物防治成本大
  據悉,樹木患冠癭病後,可以採取藥物防治方法,但病菌極易復發,焚燒銷毀是根治手段。“如果採取藥物防治,先要將根瘤切除,然後在傷口噴灑專用 藥物,同時對土壤進行藥物處理。但即便這樣處理,病菌也容易復發,並且每年都要投入大量人力、財力,因此,一般來說,對染疫櫻花樹都採取焚燒銷毀措施。” 林業總站相關負責人介紹,即便對一些樹齡長、觀賞價值特別大的櫻花,也會不惜代價,採取藥物防治。
  據資料記載,申城最早種植的櫻花樹於1914年從日本引進,種植於中山公園,面積約1000平方米。
  此後直到本世紀初,申城沒有再大規模引進櫻花樹。之後,林地面積迅速增加、人們對賞櫻需求日益增加,櫻花大量入滬。
  從去年開始,顧村公園已連續舉辦兩屆上海櫻花節。去年櫻花節,顧村公園共有約200畝、5千多株櫻花,迎來了70余萬人次遊客觀賞,特別是去年 清明小長假裡,日遊客量最高達12萬人次。今年櫻花節,該園櫻花種植面積擴大到500畝,櫻花數量增加至1萬餘株,共迎來116萬人次遊客,再次創下上海 公園辦節客流的新紀錄。
  林業專家建議應在入滬道口設防控檢查站
  目前,申城櫻花種植數量約10萬多株,主要來源是浙江、江蘇、貴州和安徽等地,主要分佈於青浦、浦東、嘉定、寶山等區,在公園綠地裡集中於東方 綠舟和顧村公園。“據不完全統計,2007年至今,林業有害生物檢驗檢疫部門共截獲感染疫情櫻花101批次,銷毀1768株。”市林業總站檢驗檢疫工作人 員告訴記者,抽樣調查結果顯示,申城櫻花平均感病率為15%,從浙江引入的櫻花感病率為30%。此外,還有大量櫻花從各種途徑入滬。
  “相關綠化公司未辦理手續,加之上海主要道口沒有設立專門的林業有害生物檢查站,導致包括顧村公園櫻花樹在內的櫻花樹未在進城前發現其攜帶有害生物。”王焱表示,從林業有害生物防控角度,市林業部門希望能像有些省市一樣,在主要入城道口設立檢查站。
  【相關新聞】
  感染松材綫蟲病,佘山已成無松之山
  2000年5月,松江林場發現松材綫蟲病,造成佘山2萬多株60年代種植的黑松大面積死亡。到2003年11月底,根據國家林業局要求,本市林 業等部門已徹底清除松江林場的黑松,控制病情蔓延。為防止該病再次發生,自2004年始,林業部門在本市松屬植物種植地和大型木材加工企業、松江林場懸掛 松墨天牛誘捕器和頻震式殺蟲燈,加大對松材綫蟲病疫情的監測,加強對入滬松屬植物及製品檢查。現在的佘山已是無松之山。
  紅棕象甲疫情,世博沙特館銷毀29株棕櫚
  世博期間,沙特館附近種植的加拿利海棗發生紅棕象甲疫情,這批海棗從廣東佛山入滬。世博會一結束,染病29株加拿利海棗全部被焚燒銷毀,造成直接經濟損失700余萬元。至目前,本市已陸續銷毀感疫加拿利海棗3000余株。
  一棵樹入滬流程
  從外省市入滬相對簡單:首先,用苗單位要去林業檢驗檢疫機構辦理《植物檢疫要求書》,檢疫機構會在要求書上列出所引進樹木可能攜帶哪些有害生 物;然後,用苗單位持要求書到所引進苗木當地檢驗檢疫機構申請檢驗檢疫,若苗木胸徑超過5厘米,還須出具木材運輸證(古樹名木除外,各省市有專門的嚴格規 定);辦理完上述手續,苗木就可以從外地運輸入滬,審批檢疫流程一般需要1-2天左右。
  從外國入滬比較複雜:首先,國內引種單位須具備引種資格,引進單位要有“國外引種隔離試種苗圃”,苗木、種子過海關入滬後,先在隔離苗圃種植一階段,確定沒有有害生物危險後,才能移栽到其他地方。這是任何引進苗木、種子的必要條件。
  引進苗木、種子又分三種情況
  1、中國沒有的樹木、種子,須由國家林業局進行引進風險評估,確定引進該植物是否有風險,風險分高、中、低,國家林業局出具風險報告,提出建議引入、不建議引入或引入數量等。
  2、上海沒有、中國其他地區有的樹木、種子,上海出具風險評估報告,超過一定數量,須報國家林業局批准。
  3、上海有的樹木、種子,無須風險評估。
  持檢驗檢疫機構出具的審批單去海關備案,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根據審批單查驗。苗木、種子到港後7天內,引進方須通知林業部門。各方檢查無問題,進入隔離苗圃試種。
  有些苗木、種子,我國禁止進口,頒佈了名錄,比如禁止從日本進口松屬植物和櫻花,禁止從美國進口榆屬植物。
  【新聞連結】
  申城林業有害生物增至1500多種
  市林業總站的數據顯示,上世紀80年代,申城林業有害生物大約500種,現在已經增加到1500多種。這些有害生物入滬的途徑包括各綠化建設公 司、房地産公司的樹木引進,省市間、國際間的木材交易,居民購買進口傢具等。一些引進途徑未按照規定辦理手續,讓檢驗檢疫部門無法第一時間展開監控,有些 只得事後布控。
  近年來,申城陸續建成7個國家級林業有害生物測報點、33個市級測報點和50個區縣級疫情監測點,張開一張防控網絡,多次成功監測紅棕象甲、紅 火蟻等疫情。林業部門和農業、出入境檢疫部門合作,共同開展了松材綫蟲、美國白娥等重大檢疫性和危險性有害生物的監測。目前,申城林業有害生物疫情監測覆 蓋率達90%以上。
  【最新動態】
  本周六啟動“綠盾2012”行動
  市林業總站站長朱建華介紹,本周六,“綠盾2012”上海市林業植物檢疫執法檢查行動將選在寶山一處全市最大的木材交易市場啟動,在未來1個多 月內對全市綠化苗木、花卉經營者和調運、加工、使用木材及其製品(含木質包裝材料)的單位、個人,開展檢查,一旦發現違法違規行為,將按照相關法律法規進 行處罸,為城市生態安全保駕護航。
  公安、工商、技術監督、建交委、交通運輸和港口管理局、商務委、出入境檢驗檢疫等單位將出席,並參與執法行動。
  桔小實蠅,目前已監測到上萬頭
  桔小實蠅是一種以水果、茄科、葫蘆科等蔬菜為主要寄主的檢疫性害蟲。上海地區自2000年開始建立實蠅監測系統,從收集監測數據來看,桔小實蠅從2001年發現1頭的記錄,迅速在本市發展,目前已經監測到上萬頭。除崇明目前未發現桔小實蠅外,其他區均有發現。
  亞洲型舞毒蛾,傳入本市可能性極大
  2008年,美國、加拿大等國先後向我國政府表達對亞洲型舞毒蛾發生危害情況的關注,並要求中國檢驗檢疫部門在16個主要港口開展監測,上海港 名列其中。為應對國外檢疫要求和可能採取的措施,上海市政府出台了專門方案,開展監測。專家一直認為,舞毒蛾傳入本市的可能性極大。至目前,本市暫未監測 到亞洲型舞毒蛾的危害。
  冠癭病,可致樹木死亡,對人體無害
  冠癭病又稱根癌病、根瘤病等,病原為土壤桿菌,該病原菌主要發生在幼苗和幼樹幹基部和根部。初期在被害處形成表面光滑、質地柔軟的灰白色瘤狀物,後期形成大瘤。
  冠癭病對較小樹木可以影響其長勢,嚴重的造成死亡;對較大的樹木可以影響其長勢,導致生長緩慢,影響觀賞效果,一般不會造成死亡,這種樹木上的有害生物疾病只對樹産生影響,對人體沒影響。
  病原菌隨水土流動,禍害一大片
  樹根部的瘤何以會讓一片櫻花林遭殃?冠癭病是土傳病害,在根部的病原菌隨着水土流動,從一棵樹“傳播”到另一棵樹,從而導致大片樹林染病。除櫻花外,桃樹、梨樹也可能感染冠癭病,但僅僅對果實大小、味道産生影響。
  松材綫蟲病,世界各國至今未找到防治辦法
  松材綫蟲病,是松樹的一種毀滅性病害,能導致松樹快速死亡,蔓延極快,被稱為松樹的“癌症”。世界各國至今尚未找到有效的防治方法。顯微鏡才能 觀察到的松材綫蟲,可以對四十三種松樹産生危害。這種病通過天蟲傳播。據統計,日本自本世紀初感染此病後,已使全國四分之一的森林受害。世界各國至今尚未 找到有效的防治方法。松材綫蟲傳播途徑主要有兩個,一個是由松墨天牛飛行攜帶近距離傳播,一條天牛成蟲可攜帶1.5萬條松材綫蟲,最多可達9萬條;另一個 是人為運輸帶病木材遠途傳播。
  紅棕象甲,2005年至今多次截獲
  紅棕象甲是危害棕櫚科植物的檢疫性有害生物,目前本市種植各類棕櫚科植物30多萬株。 2004年,松江某苗圃從福建引進的棕櫚科植物加拿利海棗上發生紅棕象甲疫情,林業部門依法拔除感疫海棗1240余株。 2005年至今,檢疫人員多次從外省市調入的加拿利海棗上截獲紅棕象甲。

http://dailynews.sina.com/bg/chn/chnpolitics/sinacn/20120613/20003469742.html

2012年6月10日 星期日

哈爾濱:外來樹“水土不服” 引發的樹源問診 (反思香港應否種櫻花)

香港有時在康文署公園見到一些不太適應本地天氣的樹木品種長年了無生氣,葉片凋零.問問一些園境師,為何你們會挑這些品種呢?原本內裡大有文章.

是園境師不會挑品種嗎?不是,而是康文署(高層)和區議會!在所有康文署管理的公園,他們都對設計有很大的「話事權」,對園境師設計的樹種都可以「給予意見」.原本什麼樹種都不是什麼問題,只要生長健康,不要種植太密,有足夠空間生長就不會有問題.可惜一些北方樹種喜愛較低溫度,甚至在高山生活,若強行移植到南方只會令成活率大大降低而且增加保養成本.

曾經有人建議香港多種櫻花,那樣便可學日本那樣每年吸引大量遊客,而且香港都有幾個賞櫻熱點,在市區種植應不成問題! 樹藝達人認為,這樣說是美麗的誤會了!

請先了解清楚為何那些櫻花不是大面積的生長?原因是香港夏季的天氣太熱了,櫻花不易挨得過,開花與否視乎那年冬天是否夠凍.而那些地點大多都是在山上的(例如嘉道理農場),因大量植物在山上,會從葉底的氣孔釋放出水氣,所以微氣候改變了,溫度亦下降了,而且鐘花櫻桃適應力較強和較耐暖,可生活於約15至28度的地方,另一方面,最重要的是他們都是在年幼時移植到南方的,所以有更佳的適應.在長洲關公忠義亭兩旁的山櫻都是3040年前從台灣移植到港,但現時都開始出現問題,不過相信只要冬天夠凍的話,都可以再見櫻花的,有人建議移植到較高的地方,樹藝達人是同意的,但櫻花開始老了(中年),要很小心移植,泥膽太細/散了會加速山櫻死亡.




香港種櫻花是否完全不可行? 相信是可以的,但要有以下條件:

1.從幼樹開始由北方慢慢移植,逐步向南移(時間以年計)
2.挑較耐熱、適應力較強的品種,例如:鐘花櫻桃
3.預計所須增加的保養成本
4.在海拔較高的山上種植
5.保留附近植被,改善微氣候


看完是否不禁要問:為何要浪費這麼多資源去種櫻花呢?反自然總不會是好事,倒不如好好利用本地原生品種(native species),讓本地生態有更大的得益! 

中大都在今年試種20棵櫻花,樹藝達人相信,以中大山上的微氣侯,應該是有利的生長條件,打理良好的話,不久將來我們都可以一試在中大賞櫻!


具潛力旅遊點 只剩一棵吐艷  政府保育不力長洲櫻花凋零 15/03/2007
http://the-sun.on.cc/channels/news/20070315/20070315022525_0000.html
註:樹藝達人不認同政府保育不力)

鐘花櫻桃- Cerasus campanulata @ KFBG
http://www.kfbg.org.hk/kfb/photogallery_detail.xml?id=1241


鐘花櫻桃- 互動百科
http://www.hudong.com/wiki/%E9%92%9F%E8%8A%B1%E6%A8%B1%E6%A1%83

中大將成賞櫻勝地?
http://www.cuhkacs.org/~benng/Bo-Blog/read.php?1302

國青年學子種樹 宣誓愛地球 -山櫻花  (樹藝達人Blog)

http://hkarborists.blogspot.hk/2012/04/blog-post_29.html



2012年06月07日 15:41 來源:生活報
時下的哈爾濱街頭,花紅柳綠。可有細心的市民卻發現,有些樹木卻在打蔫,有的甚至滿樹枯枝。記者了解到,這些沒有泛綠的樹木很多是外來樹,因為水土 不服而瀕臨死亡。而且,近幾年哈市種植的大樹,96%以上是外來樹。這些外來樹都來自哪?為什麼成活率這麼低?哈爾濱難道就沒有本地樹種嗎?帶著這些問 題,記者進行了深入採訪。

走訪:
街頭乾枯的大多是外來樹
“這些乾枯樹,沒有一株來自哈爾濱的本地苗圃,都是外地整來的。”知情市民張先生肯定地說。“這些樹,有的是山裏樹,枯萎原因是水土不服;有的 是化肥樹,不發芽的原因是催長太快、體質不行了;還有的是一些‘小老樹’,枝幹看著挺好,其實已經快到壽了。”東北林業大學綠化專家聶紹荃教授說。
在熱心市民張先生和園林專家聶紹荃的指點下,6日,本報記者兵分兩路,對哈市街頭的樹木生長狀況進行了走訪。
當日8時許,在哈市道裏區經緯街42號附近,記者看到,大約2005年栽種的五角楓已經大量枯萎。大約百米長的人行道上,僅有5棵萌生出稀稀落 落的新葉,其餘都呈現乾枯狀,只剩下光禿禿的樹榦臨街而立。記者注意到,經緯街上栽種的500多株五角楓,只有不到三分之一枝繁葉茂,剩下的都是枯萎的狀 態。
9時許,在南崗區一曼街122—2號,記者看到,綠化帶內有5棵松樹,其中4棵矮小瘦弱、針葉稀疏。另一處緊挨著的綠化帶中,4棵松樹長著很多 乾枯的針葉。“這些松樹大概是2007年栽的,換了兩茬了,頭一年剛種,第二年就死,這是又栽上的新樹。”臨近綠化帶開飯店的老闆韓先生說,“聽說是山里 弄來的,指定是水土不服。”
9時30分,在南崗區東大直街哈醫大一院門診部、臨近鞍山街一側的綠化帶內,11棵胸徑約8釐米的榆樹每棵都綁著支架。只有3棵榆樹吐出綠葉,其餘的9棵已枝幹葉黃。
10時許,在友誼路蘇寧電器門前,記者看到,12棵糖槭樹僅有2棵發出新葉,剩下的10棵乾枯萎縮,微風吹過,枯葉紛紛落下。
10時30分,在柳樹街11號哈一中側門旁的綠化帶內,近20棵花楸乾枯的樹榦上挂滿枯黃的葉子。
不僅如此,連日來,本報還報道了時下樹木不綠甚至枯萎的現象——松北區江灣路南側防浪林內,上百棵碗口粗的柳樹至今沒吐葉;南崗區哈西大街上數 百棵三刺槐,至今不見綠;道裏區友誼西路兩側200多棵行道樹,至今沒發芽;南崗區學府四道街綠化分車帶內,數百株水臘已經枯死;松北區松北大道綠化隔離 帶內,很多大胸徑的油松葉子已經發黃;道裏區顧鄉公園內,100多棵榆樹和楊樹至今沒發芽

調查:
本地五大苗圃 大樹不足兩萬株
從2006年到今年,哈爾濱種植了851萬株大樹,而哈市五家國有苗圃能夠達標的大樹每年大約有兩萬株。哈爾濱的外來樹,即來自國有苗圃以外樹木的比例始終在96%以上。
街頭的外來樹到底來自哪兒?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知情人說:“來源很雜,有來自東北三省和內蒙古的,遠的還有河南、河北和山東的,主要的是吉林的 九台和遼寧的開原。本省有周邊市縣個人種的、林場挖的、山裏挖的。最禍害人的是,為了讓樹木長得快,回錢快,很多個人種植的楊樹苗和柳樹苗還使用了大量催 長的化肥。這樣的樹,剛種上啥也看不出來,可等到天氣一熱或一冷,就不行了。”

難道本地苗圃沒有適合種植在城區的大樹嗎?記者來到哈爾濱大型國有苗圃一探究竟。
“目前,哈市的五大國有苗圃內沒有胸徑在20釐米以上的大樹,除了一、二、三苗圃,加上道裏苗圃、道外苗圃,胸徑在8至15釐米的大樹,品種以 楊、柳、榆、糖為主,加一塊也不到兩萬株,各家苗圃出苗的品種主要是花灌木。”採訪中,哈市各家苗圃負責人紛紛表示,按照今年哈市計劃栽植50萬株大樹計 算,這兩萬株只佔到總量的4%。據了解,從2006年到今年,哈爾濱種植了851萬株大樹,而五家國有苗圃能夠達標的每年約有兩萬株。哈爾濱外來樹,比例 始終在96%以上。
需要說明的是,目前本地這兩萬株,至今還存在苗圃內,沒有種到街上,大樹品質沒問題,但價格有點高。一位樹源知情人表示:他的綠化工程不會從各家國有苗圃買樹,因為這些苗圃樹雖然好,但人是一根筋,總一口價,不會“運作”。
建言:
種外來樹不是長久之計
哈市相關部門透露,在近些年的城區綠化中,哈市引進了近百個品種,其中近1/3是暖溫帶樹種,因為受不了哈爾濱冬季的寒冷而遭到了毀滅性打擊,比如,水臘、偃伏萊、河南白榆等。
據東北林業大學綠化專家聶紹荃教授介紹,水臘、偃伏萊、河南白榆這三個樹種均引自遼寧南部及河南一帶,引種前沒有充分考慮到氣候因素而幾乎全軍 覆沒。其中,水臘曾在遼寧省開原市引入上萬株,但由於當時對於該批水臘的準確產地、生活習性並沒有搞清楚,正趕上當年冬季哈市氣溫較低,上萬株水臘無一生 還。
條柳和銀中楊也屬於速生暖溫帶樹種,移植後很快就能見到綠化效果。對這兩個樹種,聶紹荃認為,條柳在青壯年時期長勢很好,但進入中年時毛病就來了,因對哈爾濱水土不服,半數以上的條柳都會發生心腐、中空等毛病。夏季雨中發生的樹木倒伏事件,大多數是條柳。
當下,銀中楊已經成了哈爾濱行道樹的當家品種。聶紹荃表示,銀中楊長得快,很容易因為“頭重腳輕”,自行攔腰折斷,它的外號是“風折木”。據相關部門粗略統計,僅2010年夏季七八月份,街頭因風雨天倒伏的樹木中,近一半是銀中楊,數量超過1000株。
和這些外來樹種水土不服紛紛“出事”不同,哈爾濱為了營造綠化景觀,喜歡到山裏挑好樹。比如,哈爾濱火車站站前的月牙街車行道綠化帶曾種植了很 多造型像迎客松的松樹,但好景不長,這些松樹樹葉變成了鐵銹色,於是在去年路改中被“處理”了。聶紹荃說,這些從山區來的苗木普遍存在幹高、冠小、瘦弱、 根系不健全等問題。經過本地苗圃科學培育出來的苗子,不僅適應當地的水土,而且健壯、根系健全,所以選擇本土樹種進行城市綠化非常關鍵。

出路:
搞綠化先要建好樹源基地
50年前,哈爾濱的綠化全國有名;50年後,要想做到全國有名,障礙之一就是解決苗源的問題。
哈爾濱綠化,為何總捨近求遠選擇外省和山裏的大樹?哈市城管局綠化處原處長張志相說,哈爾濱的綠化,長期以來苗源依賴苗圃。10多年前,採取定 向培植撫育名貴鄉土樹種,綠化量多在15萬棵以下,供求關係基本平衡。近些年,城區綠化,由種小樹苗完全跳躍到栽大樹的階段,而前期育苗工作卻沒能跟上, 使得本地缺失鄉土苗木矛盾愈發突出。綠化要有苗才行,但哈爾濱卻忽視了對育苗的規劃。聶紹荃建議,哈市相關部門在制定城市綠化總體規劃的同時,應制定細緻 的育苗規,按照規劃栽植,走出一條苗木生產自主的道路。

記者注意到,早在2008年7月,哈市就出臺了樹種規劃,提出7大基調樹種和49種骨幹樹種,苗圃需要朝規劃方向制定自己的育苗名錄。園林綠化 專家們表示,50年前,哈爾濱的綠化全國有名;50年後,要想做到全國有名,障礙之一就是解決苗源的問題。哈市園林學會理事長馮美瑞說,在做大做強五大國 有苗圃的基礎上,高標準規劃和建設樹源基地,是建設園林城的最基礎和最緊迫的工作。(見習記者 王威 王焱麒 本報記者 于鴻斌 □見習記者 王威 攝)

http://big5.chinanews.com:89/gate/big5/finance.chinanews.com/ny/2012/06-07/3946680.shtml

http://big5.chinanews.com:89/gate/big5/finance.chinanews.com/ny/2012/06-07/3946680_2.shtml


 http://big5.chinanews.com:89/gate/big5/finance.chinanews.com/ny/2012/06-07/3946680_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