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30日 星期日

樹根逼爆地面 路署捱批

「啲地磚凹凹凸凸,好容易戟親人!」筲箕灣街坊林先生發現,東大街一段行人路地面凹凸不平,尤其樹木旁的地磚更明顯一高一低,懷疑乃樹根於地底生長所致。林又指有關地面已損壞多時,但政府部門卻未有維修,街坊惟有自發於地磚凸出範圍貼上膠紙提醒途人,以免發生意外。


路政署發言人表示,從未有相關投訴紀錄,接獲本報轉介後已派員實地查察,發現上址行人路磚呈現不平,已即時指示承建商進行維修,工程已於早前完成。
長春社總監蘇國賢指出,俗稱「行道樹」的樹木會種植於道路兩旁,具綠化市區作用,但地底樹根「逼爆」地面情況亦極為普遍,認為與當 局選擇樹種不當有關。蘇指本港道路狹窄,樹木生長空間有限,並非所有樹種皆適合作「行道樹」栽種,「當一棵樹嘅樹根生長嗰陣,推起地面個力度可以達到一至 兩噸,令地面或者地磚凸起,政府應該揀啲少地面根嘅樹嚟種!」


東大街行人路疑因樹木根部生長致凹凸不平,有街坊自發貼上膠紙警示途人。
東大街行人路疑因樹木根部生長致凹凸不平,有街坊自發貼上膠紙警示途人。
 

2012年12月20日 星期四

植樹達人 漁農自然護理署apps

植樹達人 不是樹藝達人的分公司,而是漁護署的新Apps.


漁農自然護理署為提高市民對樹木的認識和種植的興趣,以輕鬆種 植樹木為遊戲主題的流動電話應用程式,同時介紹16種常見或有趣的樹木品種。透過此遊戲,市民可選擇樹木種子和運用不同的植樹工具,更可以利用"郊野公園 樹木研習徑"流動應用程式中的實景導覽模式,收集更多特別工具和樹木種子。完成種植後,樹木會加入收藏區,並提供詳細的樹木資料。
iPad   iPhone   Android
WinPhone 版本請到 Zune 下載。


但...真係...可否不用每次都要用email and password log in 才有得玩呀? 又不能記住email 同 password..


一入游戲就上下半畫面倒轉了,真係...好無奈,唯有Delete.

其實漁護署可否用這些資源做一個認樹Apps,要玩游戲才有少少樹木資料真的有點浪費時間,鍾意玩game的小朋友會覺得angry bird 更好玩,想得到樹木資料的人又會覺得有點浪費時間,如果可以直接睇到樹木資料就好了.




2012年12月12日 星期三

樹藝工作的職業安全及健康指引(英文版)

Guidelines on Arboriculture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GREENING, LANDSCAPE AND TREE MANAGEMENT SECTION
DEVELOPMENT BUREAU
http://www.trees.gov.hk/filemanager/content/attachments/OSH_Guidelines_2012_Dec_Issue.pdf

In situations where the use of the above means are not reasonably practicable, other alternative means, such as the use of rope access system, can be considered. The Tree Work Supervisor should confirm the appropriateness of the method if rope access is adopted. The aerial tree work by climbing should be carried out by Tree Workers satisfying the requirements in Annex I(C) (i.e. Tree Worker (Tree Climbing)). Relevant safety practices/instructions and devices in accordance with recognized standards should apply

指引最重要的是提到如果升降台之類不能應付修樹工作,可以用繩索系統上樹.希望此信息能告訴地盤的Safety Officer,不一定以工作台上樹才是安全的.

如果有些圖示會更好,因外行人可能以為'rope access system'是一條麻繩即可!!!常用的繩有很多,例如ArborMaster, Velocity, Yale Poison Ivy®等.個人認為Poison Ivy比較合身型較瘦的人,手感不錯,而ArborMaster較重,合大隻一些的朋友.(不要信我,要試過才買合自己用的).

為何要穿反光衣呢?(當然,馬路附近工作則是必須的)一般在花園修樹都不會穿的,否則可能反而成為上樹時的煩惱.

指引中只提及PPE要乎合安全規格,其實可以具體一些,例如護目鏡、太陽眼鏡、頭盔和攀爬裝備等都要有CE或 ANSI 安全認證.有很多內地製太陽眼鏡很平,又好型,先不論是否可擋UV,但沒有CE認證,是不適合上樹工作的,有CE的,就算被電鋸不幸鋸中一下,亦可保住你的眼睛.

很多人未必知道,PETZL頭($600-$700 一個)是有使用期限的,一般是十年.因膠放太久會變脆,保護不到你.所以買二手的話要小心檢查出廠日期,但很多人不懂看.地盤的安全($25-$30 一個)則只有2年使用期限.

一般都用PETZL這個品牌的Harness ,好輕巧.

PETZL
http://www.petzl.com/us/pro/works/tree-care-0








2012年11月17日 星期六

樹木辦 無事辦 壹周刊 1184期 Nov 15 Thu 2012 20:09

這棵曾被判死刑的百年樟樹,位於半山梅道、居民出入必經之路。路政署的斬樹決定被市民質疑後,樹木辦急忙介入補鑊。

新聞追蹤

樹木辦 無事辦

2012年11月15日 ~~ 第1184期 香港《壹周刊》
半山梅道最出名,是有一百廿四年歷史的山頂纜車站。陪着這老地標,是附近一棵百年樟樹,它見證梅道白色平房的主人,陸續由英國紳士變成大陸新闊佬。同樣屹立一世紀,纜車站被遊客珍而重之,但活生生的樟樹卻差點被人連根拔起。
美國人 Melanie Moore的家就在附近,一天她發現樟樹被人架起棚架,估計這位鄰居可能危在旦夕,即發揮她當律師尋根究底的本領,連發電郵迫使樹木辦、路政署、外判商解釋斬樹原因,從中揭發原來樟樹根本沒有倒塌危機,她多番爭取才得以為樟樹延續其千年壽命。
她 感嘆:「香港每棵樹都由唔同政府部門管,拯救一棵樹要周旋幾個部門、寫幾十個電郵、等上好幾年,攰到不得了。」更離譜的,是各部門將市區一百四十萬棵樹都 假手於人,各自批給街外公司。單是去年,八個部門合共花了二億元給外判顧問,但樹木辦竟然無統一標準監督,而且往往在古樹被引刀一快後,亦懵然不知情。









Melanie Moore鍥而不捨向多個政府部門投訴,用逾一年時間成功拯救梅道樟樹,迫使政府監督外判商在樹幹杜白蟻(白色部分)。

樹 木辦從兩年前成立至今,本港發生多宗大樹倒塌意外,造成最少兩死八傷。此外,超過十棵珍貴古樹也逃不過被「人道毀滅」的命運。最新一宗發生在上週日,康文 署斬除一棵在古樹名冊內、位於花園道近堅尼地道交界、鄰近禮賓府高約十六米的細葉榕。署方稱,四年前發現樹幹出現一個大洞,曾經修減樹冠、繫鋼纜鞏固、放 殺菌劑等,至今年九月發現樹根枯死。由於大樹位處繁忙路段有倒塌危險,決定先下手為強。
古樹又失一棵,在中環上班的 Melanie Moore亦關注這細葉榕是否命不該絕。上週她駕車發現古榕樹被斬後,即去信康文署,要求索取以往管理報告,正等候回覆。康文署計劃在該處重新種植一棵紫 微灌木,令她非常不滿:「點解官員不願意重新種一棵榕樹,而要選擇灌木。點解市區唔可以種多些大樹、多點生氣,令市區空氣更好。」
九七年起居港至 今的 Moore是律師,家住舊山頂道,她每天上班駛車經過半山路段都特別留意樹木,「我唔係樹藝專家,只覺得每棵樹都係我鄰居,好自然會望吓佢哋打聲招呼。當 日見到梅道樟樹可能被斬,即時覺得好心痛,唔想佢死得不明不白。」她向樹木辦查詢,官員一頭霧水,而負責管理這棵樹的路政署,則一口咬定樟樹「有倒塌危機 需要斬除」。


山頭作風遺害


原來,樹木辦成立後並無實權管理全港樹木,每棵樹的命運,就依照着它的地理位置,各安天命。生在路邊的要看路政署、種在公園的屬康文署、長在地盤的歸地政總署。而各部門又將大樹交予外判公司,公司又判上判,樹木辦只能做塘邊鶴。
樹 木辦無能, Moore唯有靠自己救樹,「我逼負責的路政署交出外判公司的報告,要睇清楚斬樹理據。」她幾經追問,最後取得由外判商美亞樹藝服務( Asia Tree Preservation Ltd)作出的斬樹建議,她將報告交予有「樹木博士」之稱的港大地理學講座教授詹志勇,尋求專家意見。
Moore 收到詹志勇回覆,推翻美亞結論,認為樟樹還有得救。詹志勇指,美亞的驗樹程序馬虎,例如:使用的鑽探器長度不足,未能深入樹幹位置了解腐爛程度,並質疑樹 幹為何被白蟻侵蝕、樹根破壞、底部穿洞等問題而未得到適當治療。詹認為雖然樟樹問題多多,但未足以斷定有倒塌危機要即時人道毀滅,須作更深入檢驗才可判 斷。
Moore將詹志勇的意見,轉交樹木辦及路政署。結果政府不得不安排包括詹在內的樹木辦專家小組到場視察,並指令路政署為樟樹進行多項手術治療,例如杜白蟻、截枝減重等,最終逃過樹頭落地的命運。

管理梅道樟樹的美亞樹藝服務有限公司,登記地址是漆咸道溫莎大廈 5C單位,該處實際是宣道會西差會,教會代美亞收信,沒有美亞職員在該處辦公。


詹志勇視察梅道樟樹後發現底部明顯被白蟻蛀蝕,但奇怪外判公司報告沒有提及,令大樹沒有及早得到醫治。

外判公司位於教會


詹志勇說:「它活了只有近百年,但一般樟樹壽命可達逾千年。我記得外判公司的報告,用上『 over-mature』(衰老)這字眼形容它,極不恰當。」樟樹屬亞洲樹種,原產自中國南部,分布東亞及南太平洋一帶。樟樹木質清香,可用來提煉樟腦作防腐、殺蟲、農藥、香精等。
建 議斬去樟樹的外判商美亞,公司註冊處資料顯示,成立於○七年,由一對美國父子 Don Picker及 Jon Picker創辦,地址在尖沙咀漆咸道溫莎大廈。記者上門欲視察其規模,卻發現該處竟然是宣道會西差會辦事處。教會職員指,他們是代美亞收信,不願進一步 透露與美亞的關係。對於當日馬虎驗樹,美亞回覆本刊稱不作回應。
詹志勇說,政府的外判樹木管理公司質素參差,「美亞父 子在市場上的表現其實算合格,兩人亦擁有專業樹藝資格。但他們來自外國,可能對香港的樹木沒有感情,才輕率作斬樹決定。」 Moore也認為美亞對樟樹這亞洲樹種了解不深,「而且做得政府外判商,自然要考慮責任問題,萬一棵樹倒下來就要孭鑊。」
美 亞其實是政府的「判上判」公司,受聘於路政署外判承建商昭興建築運輸,負責樹木風險評估,卻不做日常樹木保養。究竟梅道樟樹以往由誰負責管理,它病入膏肓 亦無人理?路政署未有回覆,只說此樹已交樹木辦專家小組跟進。知情人士透露:「 Moore投訴之前,樹木辦根本未看過美亞的報告,也不知道樟樹病得如此嚴重,一直都只有路政署跟進。」

港鐵工程毀樹


政府管理外判顧問是是但但,對於發展商或地鐵因施工而斬樹,更加愛理不理。 Moore去年路經黃竹坑花園旁的港鐵南港島線地盤,發現兩棵位處興建中天橋橋躉的大樹,樹枝被切斷,於是向樹木辦及地政總署投訴。一年後, Moore才獲回覆指,港鐵承建商禮頓建築因此被地政總署罰款合共五十二萬元。至於罰款如何計算,連地政總署也說不清,只說會考慮樹木受損程度及樹種等。 Moore質疑:「若不是市民發現,港鐵或其他發展商偷偷斬樹,官員根本不會知道。」
長春社總監蘇國賢說,樹木辦一直不用做驗樹工作,而負責監督港鐵工程的地政總署卻從來不會定期派員巡查樹木。署長甯漢豪早前亦承認,以往只會接獲市民投訴才會跟進樹木問題,上月起才開始主動巡查。
地政總署表示,港鐵地盤如載有《保護樹木條款》,如未經批准斬樹會被罰款。本刊向港鐵查詢過去十年因未經批准斬樹被判罰金額,港鐵沒有回答,只說南港島線五千七百棵受影響樹木,只有百分之二十保留。


黃竹坑花園地盤的兩棵樹木,被港鐵工程折枝破壞。今年七月,港鐵及承建商為此被判罰五十二萬元。
 


花園道被列入古樹名冊的細葉榕上週被斬,只餘下根部「屍骸」。長春社總監蘇國賢質疑康文署管理程序有否出錯,令榕樹枉死。(高仲明攝)

樹木辦只孭鑊

 今年七月,尖沙咀栢麗大道一棵古榕樹折斷倒下壓傷五名途人,當時忙於為國教風波撲火的政務司長林鄭月娥到場視察,樹木辦主任周錦超(藍恤衫者)亦在場。(《蘋果日報》圖片)

樹木辦成立,源於二○○八年赤柱發生百年刺桐樹倒塌、壓死十九歲少女莊頌賢的慘劇。死因庭裁定莊頌賢死於意外,但批評當時負責保育古樹的康文署未有做好工作,建議成立獨立部門,加強樹木風險評估。時任政務司長唐英年獲特首曾蔭權授命成立「樹木辦」,隸屬發展局。
不過,這新部門成立後,一直未能擔起管理樹木的大旗,部門依然各自為政。政府數字顯示,二○一一至一二年度(截至今年一月底),八個管理樹木的部門,合共批出近二億元的外判樹木管理合約、共涉五十七份。開支金額較上個財政年度涉及的四十八份,多出百分之十三。
而 樹木辦也無法設立一套準則,監督各部門及外判商的表現。翻查政府架構,樹木辦總監周錦超博士,是前嘉道理農場高級經理,現在政府僅屬 D1級別的首長,有環保界人士透露:「佢根本指唔郁其他部門的人做嘢,咁低級無權做大佬。每次樹木辦話要開跨部門會議,部門都只係派低級職員來,之後又係 各有各做,但爆鑊樹木辦就要孭晒,根本係成個架構設計有問題。」
發展局文件顯示,樹木辦所屬的綠化、園境及樹木管理部 門,二○一二至一三年度,預算撥款五千二百萬元,按年增兩成五。樹木辦現有十六個職位,當中除一名秘書,其餘均屬專業或技術職系,絕大部分具備樹藝專業資 格。樹木辦回覆指,這些樹木專才負責協調和監察各部門的樹木管理。但現實是其他部門根本無人聽樹木辦支笛。
知情者指, 樹木辦官員明白公眾尤其關注古樹,故目前聚焦珍貴老樹保育。但長春社發現,古樹數目不斷下跌,由○四年的五百廿七棵跌至目前的四百八十一棵,八年間流失近 一成,單是今年七至九月,便有十棵因健康惡化被移除,目前有三十一棵的狀況如垂死病人嚴重腐爛。詹志勇希望,樹木辦做好古樹管理,下一步是為市區大樹進行 仔細評估,「長遠樹木要得到保護,必須制定外國及中國已有的《樹木法》。」

樹木辦有乜建樹


日期 事件
3/2010「樹木管理辦事處」(樹木辦)成立,協調各部門管理樹木。
6/2010沙田圓洲角單車徑路邊斜坡的一棵十三米高盾柱木大樹,疑被真菌侵蝕致六成樹心腐爛中空,連場大雨後突然塌下,一名四十九歲男子騎單車路過,因慌忙煞掣而跣胎翻車,頭撼坑渠壆而致命。
6/2010中區政府合署西座對開一棵六十年樹齡的細葉榕,在黃雨下突然倒塌,六十三歲男途人被擊傷頭部,一輛的士亦告損毀。
9/2010黃大仙鳳舞街一棵疑受真菌感染的十五米高台灣相思樹,突然塌下,壓中兩輛路經的士,其中一名司機被大樹擊中,腰及頸部扭傷。
2/2011大埔地政處接獲居民投訴,指鳳凰山廟內一棵有六十年樹齡的樟樹有倒塌危險,該處人員駕駛吊臂車駛入廟宇鋸斷古樹,廟宇負責人趕返阻止但古樹已被砍大半,後署方翻查圖則發現「擺烏龍」,誤將私人土地當官地,而廟宇找來專家檢查後發現古樹根本無病。
8/2011尖沙咀聖安德烈教堂出口一棵被列入古樹名冊的十三米高細葉榕,被康文署指由於主幹受損須斬除,但有樹木專家指古樹未有即時危險,質疑署方決定。
7/2012尖沙咀栢麗大道一棵被列入古樹名冊的百年細葉榕疑感染俗稱「樹癌」的褐根病,突然連根拔起折斷塌向行人路,意外中五途人被壓傷。
8/2012栢麗大道一棵十四米高百年細葉榕,主樹幹底部形成直徑二米多的巨型樹洞,康文署派員花近三小時用電鋸將古樹斬除。
10/2012大埔塘上村一棵百年細葉榕古樹,兩噸重斷枝突然塌下,一輛貨車經過被擊中駕駛艙,廿九歲巴籍跟車工人被壓爆頭顱慘死。
11/2012中環花園道一棵細葉榕古樹,今年九月被發現部分樹根枯死,當局認為有倒塌危機將之斬去。 

撰文:盧曼思
攝影:廖雁雄
資料:鄭詠欣


http://tvb4life.pixnet.net/blog/post/62390437-%E6%A8%B9%E6%9C%A8%E8%BE%A6%E3%80%80%E7%84%A1%E4%BA%8B%E8%BE%A6-%E5%A3%B9%E5%91%A8%E5%88%8A-1184%E6%9C%9F

 

其實樹藝達人好同情樹木辦,因他們名義上是管理全港樹木,但實際上,現時各政府部門仍然各自為政,不大理會樹木辦的指引.例如明明說好了不可在root collar附近種灌木,因會減少樹木吸收水份和氧氣,而且會令root collar附近過濕,易生真菌,但現時此做法在LCSD管理的地方仍然隨處可見!!好明顯上頭的’order’根本冇人理,而且絕大部份的園藝保養都是外判的,中標的公司都是以極低價去投,所以根本沒有合資格的樹藝師去巡查樹木,加上LCSD部份前線人員其實都沒有相關資格,所以對這樣基本的護理知識都沒有!

 

把有問題的樹移除了,冇人知; 有問題的時候,例如樹木倒塌傷人,樹木辦便’食死貓’!

 

問題之重心是人手錯配,樹木辦只有很少樹藝師,絕大部份的都在LCSD / AFCD ,所以樹木辦有’將軍冇士兵’!! 要靠前線人員上報問題,結果,大事化小,小事化無,如何找到問題呢?

 

另外,最大問題是外判制度!可以見到ASD/Housing Dept./ LCSD 都在大量外判樹木檢查工作,令一些人大賺特賺,但結果,檢查質量不能控制.為何政府不把外判的錢自己請人?因他們說請不到人,哪為何私人公司請到,政府請不到?其實那些公司人數不是很多的,人工都不高,政府外判只是責任問題,最後大部份錢都落入那些老闆袋中.


 

 

 

 

 
 





2012年11月11日 星期日

英國: 真菌疾病蔓延 白蠟樹遭殃



一種對樹木有致命作用的真菌疾病正威脅著英國的白蠟樹,科學家憂心這種疾病恐無法遏止。這種稱為chalara fraxinea的疾病已在英國52個地區發現。
英國政府早在2009年就知道該疾病已登陸英國,但相關的白蠟樹進口的禁制令在上個禮拜才被發出來,科學家憂心這措施來的太晚。
英國環境、食品和農村事務部的植物健康主任官員沃德表示,「我們或許沒有辦法來根除這疾病了。」沃德也表示,由於歐洲的植物學家跟這種疾病的應對時間比較長,英國官方正向這些專家請教如何減緩疾病擴散的方法。 
據了解,這種疾病在丹麥某些地區已殺死將近九成的白蠟樹。專家懷疑在英國成樹中發現的疾病已經擴散至鄉間,加上進口的白蠟樹,使得整個情況變得難以控制。
英國的某植物苗圃被迫要銷毀50000顆白蠟樹,根據瞭解,該苗圃將會控告英國政府在控制進口白蠟樹上的失職。

英國真菌肆虐白蠟樹遭殃

英國近來出現嚴重的林業疫情,一種真菌正大面積感染白蠟樹,已有10萬棵樹因此被銷毀。
英國政府2日專門召開跨部門緊急會議,討論如何控制疫情、保護森林。
白蠟樹在英國分佈範圍較廣,約佔英國林地總面積的5%。今年3月,英國發現有些白蠟樹感染一種名為Chalara的真菌,它能導致白蠟樹死亡。
感染白蠟樹的這種真菌在數年前就已發現,但本次疫情嚴重,已波及歐洲大陸的丹麥、德國、法國等多個國家。在丹麥的一些地方,疫情導致90%的白蠟樹死亡。
白蠟樹木材通常平直,帶有均勻的紋理,常用於製造家具、地板、精細木工製品和運動器材等。 http://hk.news.yahoo.com/%E8%8B%B1%E5%9C%8B%E7%9C%9F%E8%8F%8C%E8%82%86%E8%99%90%E7%99%BD%E8%A0%9F%E6%A8%B9%E9%81%AD%E6%AE%83-032405462.html



香港都有白蠟樹 /中國白蠟(Fraxinus chinensis Roxb.) 的,它並非原生物種.雖不是常用於園林設計,或生產家具,但在郊野都有一些的(不常見)而且香港樹木從內地入口檢疫制度不太嚴格,大家應小心為上有所警惕

很多人誤認它的翅果為花,要小心分辨.

台灣的白蠟樹為’台灣白蠟樹/光蠟樹  Fraxinus formosana Hayata ’是常見行道樹.
 
 

2012年10月28日 星期日

(台灣) 塑膠盆沒拆就種 近千米路樹變枯枝

塑膠盆沒拆就種 近千米路樹變枯枝


全文網址: 塑膠盆沒拆就種 近千米路樹變枯枝 | 基宜花東 | 地方新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7/7453203.shtml#ixzz2AeCZytmq
Power By udn.com
路長不到1千公尺的宜蘭B聯絡道延伸線,斥資14億元興建,預計明年2月完工,原本的木棉路樹被移除,改種細葉欖仁。有縣議員昨天發現,路樹像枯枝,開挖樹穴驚覺,路樹竟然連塑膠樹盆都沒拆就種下,市長黃定和震怒說:「樹怎會長得好?」要求徹查,親自驗收。 宜蘭B聯絡道是連接北宜高速公路的東西向道路,從壯圍鄉古結村開通到宜蘭市中山路口後,營建署再從中山路口東行延伸,沿嵐峰路經健康路,接進士路,全長942.5公尺。

記者羅建旺/攝影
縣長林聰賢昨天與工務處長陳德星、縣議員吳福田、賴瑞鼎、江聰淵、江碧華等人會勘,希望趕在農曆過年前通車,方便春節交通,營建署北區工程處東區工程組長蔡錦棟同意努力配合。 延伸路段的路樹原本是木棉樹,因為施工移除,改種細葉欖仁,但枝枯葉落,縣議員吳福田質疑:「路樹怎麼看起來枯掉了?」蔡錦棟表示,因地方對環境的生態與特色比較清楚,所以栽植工程撥補300萬元,委由市公所負責。
賴瑞鼎原以為是細葉欖仁入秋後的自然現象,但細看樹下露出塑膠樹盆,與江聰淵議員當場開挖,發現種植行道樹時,竟連無法分解的塑膠樹盆都沒拆,也就是樹在塑膠盆裡再種入土裡,眾人直呼不可思議:「這樣路樹怎麼會長大!」
市長黃定和獲知震怒:「這樣叫樹怎麼長?颱風一來,不是都倒了嗎?」下令徹查,包商該扣款的、該呈報到公共工程委員會的,都要依法辦理,不合格的路樹都要重植,他要親自驗收。
「不僅會長不好,也有可能因營養不良而枯死!」縣政府農業處林務課長蘇文甲說,塑膠樹盆會讓樹根被「綁」住,影響樹勢與樹根的生長,輕則樹會長不好,重則樹會死掉,因此無論是行道樹或造林,種樹前一定要把樹盆拆掉。



宜蘭B聯絡道延伸線栽種細葉欖仁當成行道樹,但是葉子枯黃(圖),縣議員開挖,赫然發現塑膠樹盆沒拆,就直接下種。
記者羅建旺/攝影




香港的添馬政府總部大樓都有發生過類似事件,在打風後才知道。

2012年10月12日 星期五

斷樹壓貨車 跟車工慘死 大埔百年細葉榕枝幹疑過重塌下

斷樹壓貨車 跟車工慘死 大埔百年細葉榕枝幹疑過重塌下

【明 報專訊】大埔塘面村昨發生奪命塌樹意外。上址馬路旁一棵局部腐爛兼被白蟻蛀蝕的百年老榕樹,其枝幹一直過重,但地政總署一直未有巡視,至昨日重近2噸的枝 幹不堪負荷塌下,壓中剛駛過的貨車,壓毁車頂釀成一死一傷,死者為巴裔跟車工人,成為過去4年多以來第三名死於塌樹之下的無辜市民。
事件帶出地政總署巡查危樹機制有漏洞,郊區恐有大量漏網危樹未獲處理。地政總署署長甯漢豪承認,該署以往不會主動巡查其管轄地區的樹木,若有市民投訴或轉介,部門才會處理。
意外現場為大埔塘面村一無名公路與林錦公路交界,毗鄰林村,是出入塘面村必經之路。昨早10時半,一輛剛在村內卸載家俬的貨車駛出林錦公路,此時貨車左邊路旁斜坡一棵高15米、直徑達2米的百年細葉榕巨大枝幹塌下,擊中剛巧駛過的貨車。
塌下枝幹估計重逾2噸
該段從3至4米高處塌下的枝幹長近10米、直徑半米,保守推算重近2噸,把貨車左邊駕駛艙壓至恍如廢鐵,擋風玻璃全碎,29歲巴裔跟車工人頭部重創 被困在被壓扁的車廂內,41歲司機僅受輕傷,可自行下車。村民見狀報警,消防趕至時因塌下枝幹太大,要先固定樹木防再塌下,然後用電鋸鋸斷枝幹,最後方能 剪開車廂,結果花逾1小時才救出南亞裔跟車工人,惟當時血流披面的他已全身紫黑,奄奄一息,送院後終告不治。
鋸樹救人花逾句鐘
警方意外後封鎖現場,樹木辦和地政總署到場調查,並會向警方提交報告。顧問樹藝師歐永森昨視察現場後估計,塌樹是結構問題導致,因該樹枝幹過大過重,即俗稱「樹包皮」,枝幹接口承托力不足,隨時會斷裂塌枝﹕「有點像人甩骱一樣。」
專家料接口承托力不足斷裂
歐永森認為當局若定期檢查樹木,只要剪掉部分分枝或用拉纜穩定主幹便可避免慘劇。他指出,肇事樹木樹幹有白蟻,但相信不是倒塌主因。
地政總署署長甯漢豪和樹木辦總監周錦超意外後到場視察,表示會徹查意外。周錦超指出,枝幹倒塌的細葉榕估計樹齡逾100年,從斷裂之處可見腐爛迹象,但他指出,大樹若無斷裂,從外未必看得出樹幹腐爛,當局正調查斷裂原因。
昨即巡查轄下土地樹木
甯漢豪承認,出事老榕樹屬該署管理,她昨已指示地政總署同事要巡查轄下未批租土地的樹木,特別是有人車經過的地方,至於塌枝殺人的責任問題會按照法律程序處理。
現場附近的士多老闆何先生稱,事發時聽到巨響,即見到枝幹塌下,「但係仲有啪啪聲」,他怕樹木繼續倒塌,不敢走近,當時有途人大叫「報警呀」,不久 警方到場。居於塘面村40多年的黃女士稱,該處是出入村的必經之路,就算打風落雨都從未發生塌樹意外,她擔心危險,以後出入會特別小心。

2012年10月9日 星期二

樹木園境導覽小冊子推出

圖片
樹木園境: 發展局推出樹木園境地圖,其電子版可於發展局綠化網頁下載。

樹木園境導覽小冊子推出

2012年10月08日
     發展局今天(10月8日)推出樹木園境地圖導覽小冊子,介紹各區的綠色優閒好去處,市民可按小冊子計劃一天遊的路線。

     小冊子以輕鬆的手法從綠化的角度介紹各區別具特色的樹木、獨特的園境設計和綠化空間,引領市民親身到訪十八區各個景點,享受本港的綠地和園境資產,欣賞四時園林景色。

     樹木園境地圖涵蓋政府管理的場所及私人發展的公眾休憩空間,並介紹一些特別的古樹名木、景觀樹、行道樹群、石牆樹、海濱長廊和大草坪等。

     小冊子的電子版已上載《綠化》網頁;智能手機應用程式版本亦即將推出,並將提供「我的位置」、多項搜尋和社交網絡分享等互動功能。

樹木園境地圖
http://www.greening.gov.hk/tc/people_tree_harmony/tree_landscape_map.html

http://www.news.gov.hk/tc/categories/environment/html/2012/10/20121008_164031.shtml

2012年8月26日 星期日

民主黨無知淪樹殺手?

[03:22] 2012/08/21



【on.cc 東方互動 專訊】 民主黨醜聞纏身,近日又被爆地區團隊好心做壞事。一棵栽種於屯門海典軒附近狹窄小路的大樹,疑被嫌「篤眼篤鼻」,影響行人安全,經民主黨何俊仁「部將」、 現任屯門區議員朱順雅向當局交涉後,「成功爭取」於樹穴上灌石屎填平地面,「活埋」樹根。有樹專家形容大樹等如被加上「金剛箍」「監生」焗死,更炮轟做事 者無知,應賠款拆卸。朱順雅指稱沒要求當局鋪石屎,屯門地政處則指正跟進事件。 
http://news.on.cc/cnt/news/20120821/bkn-20120821032212837-0821_00822_001.html





這棵樹就算冇填石屎,可能都應該要斬的.因為好似是included bark.當然,單憑這張相不能完全確定此樹是否安全,樹藝師應要整棵樹去評估.假設真的是included bark,雖然,可以用一些方法去固定作補救,但今次有此Structural defect 的位置在低位,接近root collar,有機會整棵一分為二.另外一個方式則是把其中一邊樹幹移除,但要視乎切口位置是否過大、樹齡健康結構品種等去評估復原機會.如果樹形不是很出眾,健康不是很理想,又不是大樹,而且位於多人/車行經的地方,最好都是整棵移除吧!

另外,要了解是哪個政府部門填石屎的,會否是我們的LCSD? 還是HyD?

2012年7月29日 星期日

樹木從業員引入認證制 Accredited Arboricultural Practitioners (AAP)

http://news.sina.com.hk/news/2/1/1/2731312/1.html

颱風處處塌樹 學會批培訓不足

【明報專訊】一場颱風再次暴露了香港樹 木管理問題,香港園境師學會指出,樹木管理屬專業工作,但本港一直未有確立樹木從業員的工種,加上培訓不足,以致施工質素參差。學會今年首推認可樹藝從業 員制度,為現職管理人員認證,另又與職訓局商討開辦文憑課程,為前線人員提供專業資格,吸引更多人從事綠化行業。

園境師學會﹕應視綠化為基建

園 境師學會前會長劉興達認為,政府近年加強綠化,市區樹木有增無減,政府應改變思維,「種樹已非綠化(greening)那麼簡單……應視綠化為基建工程, 從而確立一套制度,例如非持牌人員不能植樹或修剪樹木,否則只會不斷出現添馬公園大量塌樹事件,前線人員植樹連包着樹根的膠袋也未拆除」。

植樹剪樹須具專業資格

政 府開設樹木辦及綠化辦,除加強管理市區樹木,另一項重要任務是加強培訓。政府於2009年發表的樹木管理專責小組報告指出,「樹木管理(尤其是樹木風險評 估)屬專業工作,而培訓對於確保我們(政府)在不同階層擁有足夠人才尤為重要」。樹木辦成立至今逾兩年,已全面評估市區樹木,並篩選出約1000棵有問題 樹木,但培訓方面進展緩慢,政府僅內部培訓,未有為業界制定任何資格準則,「地盤無規定須具備專業資格人士才可植樹,雜工亦可植樹或拿起電鋸修剪樹木」。
園 境師學會今年推行認可樹藝從業員制度,由學會成立評審團隊及制定認可資格,先推薦63人申請認證,結果有25人通過,他們來自大型工程承辦商、物業管理公 司等,學會將於9月接受公開申請,沒設認可人數上限,稍後會制訂守則,設立申訴制度,另外亦會要求會員持續進修,才可獲每年續牌,以及不定期接受考核。

與職訓局商討辦文憑課程

本 身是香港愛護樹木協會主席的劉興達表示,協會與中大專業進修學院於2009年開辦專業文憑課程,至今共有約60人修畢。另外,園境師學會亦與職訓局商討開 辦文憑課程,針對前線護理樹木人員所需技能如爬樹及修剪樹木等,但他促請政府盡快確立樹木從業員的工種,有如建造業的釘板及紮鐵工種一樣,否則各種管理樹 木的陋習難獲改善。
明報記者 馬耀森



Accredited Arboricultural Practitioners (AAP)- 全香港現時只有24人! 要有樹藝師資格後,幾年實際相關工作經驗,再入一些做過的報告、工程相片、履歷表給一位註冊園境師查核,他確認是沒有問題後,會在副本每頁打上他的印章 (每個園境師都有一個獨立印章的,上面印有他的全名和註冊編號)作為推薦人,然後,交予學會查核,通過了多次的查核,才可正式成為AAP.(好難啊!)

一些未能完全符合資格,但有一定相關經驗和年資的人,已收到信由園境師學會派人在8月約談.

-----------------------------------------------------------------------------
原來IVDC都已認可AAP了,在最近的招聘廣告見到:


 
Headquarters Division Two

Integrated Vocational Development Centre (IVDC)



Part-time Tutor (Arboricultural Industry)

Major Duties:
(1)   To develop and prepare assessment questions and the respective marking scheme for Arboriculture Vocational Assessment (AVA) in Chinese;
(2)   To assess AVA’s applicants during practical work;
(3)   To recommend suitable equipment / materials / reference readings necessary for AVA;
(4)   To advise the preparation and operations for AVA including but not limited to the assessment procedures, venue setting, set up for practical work;
(5)   To attend meetings as required by the AVA working group.

Requirements:
(a)       A recognized relevant degree such as Arboriculture / Landscape / Botany / Biology / Forestry /
 Horticulture or a related discipline, or equivalent with 3 years’ post-qualification relevant experience; and
(b)           A qualification or certification offered by a professional institution or industry organization on arboriculture, such as
i)   European Tree Technician of European Arboricultural Council

ii)   Registered Consulting Arborist / Registered Practicing Arborist of Australia 

iii) Technician / Professional Member of Arboricultural Association – UK

iv)  Certified Arborist / Certified Tree Climber Specialist of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Arboriculture

v) The Hong Kong Institute of Landscape Architects (HKILA) Accredited Arboricultural Practitioner
 

在最新的綠化 園境及樹木管理組2012年12月出的樹藝工作的職業安全及健康指引(英文版)中,已成為Tree Work Supervisor 的其中一項必須具備資格了.(詳見Annex I)

A Tree Work Supervisor is a person who has:

(a) received relevant training in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relating to tree
work operation covering, hazard identification, risk assessment and
supervision, and

(b) (i) completed training in tree work operations provided by trainers with
practical experience and expertise recognized by the employer; or
(ii) completed training or vocational assessment in tree work operations offered
by recognised institutions or industry organisations; or

(iii) be a Certified Arborist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Arboriculture, Registered Arborist (Level 3 or above) of Arboriculture Australia, Technician Member or above of the Arboriculture Association of the United Kingdom or the Accredited Arboricultural Practitioner of the Hong Kong Institute of Landscape Architects, those having taken the Professional Diploma Programme in Arboriculture of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or equivalent or above, and...

2012年7月27日 星期五

颱風韋森特走了, 樹災後檢討

一個重要改善建議:不要再在路旁和當風地方種洋紫荊/洋蹄甲 !

 

防塌樹多栽種本地品種樹木

 http://www.youtube.com/watch?v=Q6ic0C1PfVc&list=UU74Q_tYUJ0XmyjPt5jXyE2w&index=8&feature=plcp

檢討颱風樹災 加強專業管理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07-27]    
颱風韋森特襲港,本港錄得逾2500宗塌樹報告。今次塌樹事件如此嚴重,突顯本港的樹木政策不夠專業,不但令樹木問題成為都市炸彈,而且凸顯香港的綠化與國際城市的形象不相稱。當局應藉是次颱風教訓,以城市規劃政策的高度,全面檢討本港的樹木政策,加強專業管理水平。
由於不少樹木欠缺護理或栽種不得其法,在強颱風下不堪吹折。其中添馬艦新政府總部外公園種植不足1年 的樹木,也有50多棵倒塌。有專家便質疑當局選擇樹種是否考慮到海邊的強風環境,樹木泥膽體積不符合規格,或土壤出現問題,令樹木無法正常生長,植樹手法 亦存在問題。此外,尖沙咀聣麗大道老樹細葉榕倒塌前,有區議員早於2009年起多次要求康文署正視危樹,建議擴闊花槽,惟康文署只以定期視察和施放殺菌劑 等方法處理,樹木最終失救。這些情況,顯示當局管理樹木的方法欠專業,驗樹作風官僚馬虎。香港擁有古樹逾2千棵,但今次颱風侵港後,香港已失去《古樹名木 冊》內5棵具保育價值的古樹,如再沿襲現有樹木政策,遇颱風襲港,還會有大量樹木不敵強風倒塌。2005年林村許願樹主幹塌下、2008年赤柱古樹壓殺一 名港大女生,當局應深刻汲取教訓 。
香港不僅與國際先進城市如新加坡等的綠化水平差距明顯,就是與毗鄰的深圳相比,也大為遜色。現時深圳 已有比較完整的植樹要求,包括考慮植樹造林季節性時效性強的特點,生態景觀林帶要納入市重點工程建設,標榜多種樹少砍樹原則等。香港在品種選育、綠化層 次、植物配置、色彩變化、精細管養等方面,都處於落後水平。當局應趁是次教訓,全面檢討樹木政策,以城市規劃、保育、觀賞及安全的角度,發揮樹木功能,令 香港在城市綠化方面與國際接軌。發展局、樹木辦、漁護署、康文署、建築署等有關部門,可借鑑其他地區的經驗,採納專家意見,全面檢討本港的樹木政策。 


 專家小組視察彌敦道古樹名木
*************
發展局發言人今日(七月二十六日)表示,樹木管理辦事處(樹木辦)聯同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康文署)已在本周初的颱風後再度檢查彌敦道兩旁三十五棵古樹 名木。樹木管理專家小組今日召開會議,詳細討論有關的檢查報告。專家小組備悉康文署會繼續監察有關樹木的健康狀況及適時採取跟進工作。

另外,樹木辦於上述會議後聯同樹木管理專家小組成員,視察上周聣麗購物大道倒塌的大樹所處的花槽內另外兩棵古樹名木(細葉榕LCSD YTM/11及LCSD YTM/12)。兩棵古樹名木雖感染褐根病,但樹木的整體健康狀況尚可,結構上無即時危險,而且情況並無因颱風而惡化。當局將繼續為LCSD YTM/12進行治療;惟LCSD YTM/11的主幹基部出現樹洞及樹冠不對稱。在參考專家小組的建議後,當局將為該樹進行更詳細的檢測,以決定應否移除或採取其他補救措施,如安裝支撐系 統,以減低該樹潛在倒塌的風險,保障公眾安全。



2012年7月26日(星期四)
香港時間20時00分


----------------------------------------------------------------------------------------------------------------------
【明報專訊】香港進行綠化已有一百多年,仍然發生層出不窮的問題,沒有因應環境選擇合適的樹種是一大原因﹕「以前的政府很重視綠 化,governor的報告裏會記錄植了哪種樹,哪一種有問題,當時的報告早已提到細葉榕不適合在香港市區的路邊種植,因為太aggressive。」繼 續以不合適的方法栽種不合適的樹,一來因為依賴着內地供應的苗圃,別人有什麼用什麼;亦因為我城的人連綠化都不忘急功近利,希望看到即時效果,蘇國賢舉例 ﹕「中環碼頭有一處位置,適合放一棵巨型的、有代表性的樹,但大概是認為不夠漂亮,塞滿了其他品種。」綠化要投放的資源,不是別的,是時間,「可能五年或 十年後才會有成果,也要等,不能操之過急。要知道可持續綠化的意思,不是種了樹,樹斷了、死了或塌了後再種,而是希望帶出長遠的綠化目標,這必然是當樹愈 生愈大,才能提供。」
不給予樹木足夠的空間,讓它們落地生根,即使種下了也只會輕易被吹倒,然後又得花人力物力善後,造成不必要的危險。一棵樹死了,從頭種過或者容易,但當樹木被移送堆田區,所儲存的碳便會隨着木頭分解而釋放。少了一棵樹,究竟會浪費了多少資源,可以慢慢計,其實也無從計起。
樹木在大自然生長,自然是順應天命、適者生存,但奪去了它們的土地的人們,是否應提供更好的管理和照料?
http://news.sina.com.hk/news/53/1/1/2730571/1.html 

--------------------------------------------------------------------------------------------------------------------------
【明報專訊】國貨店員伍女士﹕不敢在大樹下等車
在栢麗大道一國貨公司工作近10年的伍女士表示,塌樹意外未有影響生意,但她很擔心再有樹塌下,原本慣於下班後在大樹旁的巴士站等車,現時則會避至商店外等,有車才急步上車,避免危險。
安徽遊客胡小姐﹕逛街故意行近商店
尖沙嘴是本港最熱鬧的旅遊點,安徽來港旅遊的胡小姐就稱對意外驚訝,「當然感到害怕」,昨日逛街時亦故意行近商店,避免有危險。
區議員許德亮﹕盡快進行臨時加固
油尖旺區議會社區建設委員會主席許德亮建議當局採兩大補救指施,包括把危樹或病樹資料及驗樹報告在網上公開,以及盡快進行臨時鞏固措施,包括在栢麗大道數棵病樹旁圍上鐵架、設鞏固繩及設立提示牌避免市民再走近。
候車市民陳先生﹕教女兒聞異響即走
在栢麗大道巴士站候車的陳先生說,意外後,他已教導3歲女兒聽到大樹發出聲音要立即跑開,他亦指政府除應定期公布危樹資料讓大眾知道。

 古樹太大太重,成效未必理想,但亦值得去做臨時鞏固措施,特別是架設I-beam支架,只須幾天便完成.康文署精英這麼多,樹木辨和很多專家都來看過檢查過,為何沒有任何實際行動?可見康文署的危機感不足.

其實最理想是擴大花槽至行人路,在上面架設wood deck,做到真的人樹共融,甚至移植部份健康理想的樹去九龍公園.另外,要嚴格執行對褐根病的泥土殺菌處理,不是移除問題樹便了事.
------------------------------------------------------------------------------
 古樹未老先衰如計時炸彈  (詹sir)

http://youtu.be/2jFlH_ASrL4

---------------------------------------

推動全民護樹運動

2012-07-30 23:16:00 來源: 香港成報
 汲取過往的經驗,政府要更有效保障市民的安全和推動綠化工作,應更落力地推動全民教育運動。
十號颱風襲港,香港有2,500多宗塌樹報告。其中平日人來人往的柏麗大道,更有一棵樹齡過百的細葉榕折倒,壓傷數名途人,這令市民再次關注樹木保護問題。樹木辦等必須做好跟進工作。
  香港樹木數量眾多,潛藏不少「隱形炸彈」。每年有不少颱風襲港,樹木較堅挺也難免受到嚴重損傷,隨時有折斷的危機。過去香港便曾有林村許願樹、赤柱古樹等塌下,造成死傷。樹木保護工作必須做到精益求精。
  2011年,樹木辦只有15名專業人士,其中11人擁有樹藝師資格。以這樣的人手編制,難以管理全港樹木。而且,樹木辦人員質素參差,部分被批 評為「外行」充「內行」。政府在面對人手和專業程度不足的情況,在有需要時應考慮輸入外地人才。當然,政府沒有可能不斷擴充樹木辦等人手編制。
  就此,政府應推動全民教育運動。樹藝是一門較新的學科,類似中大專業進修學院和香港愛護樹木協會聯合提供的樹藝專業文憑課程不多。政府應鼓勵專上院校、職業訓練局等開辦更多相關的課程,以壯大香港的人才庫,滿足政府部門和私人機構的需求。
  另外,針對部分有興趣但不願花太多金錢和時間上課的市民,政府可資助非牟利團體或安排樹木辦的專家,開辦專門教授樹木辨識、護理方法等知識的短 期課程,開放給市民報讀。樹木辦的專家也可深入學校,向師生教授有關知識。事實上,樹木辦已有一定的教材如減低樹木風險的樹木護養簡易圖解等,供市民網上 參閱。相信樹木辦要組織有關短期課程和講座,難度不高。
  與此同時,政府要加強宣傳投訴渠道。現時市民若發現樹木出現問題,可致電「1823」、通過手機程式、提交表格等作投訴,但是很多市民都不知道 有關途徑。就此,政府應加強宣傳,如拍製電視廣告等。同時,政府部門應協調處理區議員、村代表等提供的關於樹木情況報告,不好相互推卸責任。
  若然讓更多市民可以裝備自己,成為樹木保護隊伍的一員,將可更有效保障市民的安全和推動綠化工作。
  亞太國際關係學會研究員 陳振寧
http://www.singpao.com/yl/czjt/201207/t20120730_374501.html
----------------------------------------------------------------------------------------------------------------------------
 http://dailynews.sina.com/bg/chn/chnpolitics/phoenixtv/20120801/02273625376.html

深圳遇颱風倒樹11萬棵 城管回應:樹大招風

2012年08月01日 02:27   
  中國經濟網編者按:日前颱風“韋森特”來襲,造成深圳市11.5萬棵樹受損,其中歪斜、斷枝等不同程度受損的樹木有8萬餘棵,倒伏 2.8萬棵,與一河之隔的香港僅千余棵樹木倒伏形成了反差。 為何深圳倒了這麼多樹?這引發了民衆的大面積討論及質疑,深圳城管部門被質疑豆腐渣工程,另有專家指出深圳倒樹的“四宗罪”。城管部門對於倒樹做出了相應 的回應,解釋稱樹齡太短、種植過密、“水土不服”等是深圳大樹在“韋森特”到來時難御大風的真正原因。
  曝光
  深圳香港遇颱風樹木損傷相差幾十倍
  颱風傷樹本不是什麼稀罕事,但此次颱風“韋森特”過境深圳後,一條消息卻被網絡廣泛轉發,刺痛了不少網民的心??
  來自深圳市城市管理局的初步統計數據顯示:深圳全市受損壞樹木約11.5萬棵,其中樹木倒伏28859棵。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此次颱風中,香港政府部門收到的樹塌報告為1387宗。
  詳細>>>
  深圳倒樹11萬棵 專家細數其四宗罪
  專家分析,深圳此次樹木密集倒伏,卻是因為諸多原因的復合影響所致,這其中包括樹種選擇、土壤環境、培育時間等。香港大學植物專家直指,急功近利、不尊重植物生長規律的密集種樹行為,是此次樹木災難引發的肇因之一。
  1宗罪
  大批移植樹木樹齡太短。
  2宗罪
  20年三換行道樹樹根未穩。
  3宗罪
  城建施工太多移植頻繁。
  4宗罪
  樹種選擇不當容易倒伏。
  詳細>>>
  質疑
  被質疑栽樹也搞豆腐渣
  颱風“韋森特”過境後,海濱城市深圳的綠化工作成為網絡關注焦點。有消息說,此次災害中,深圳有11.5萬棵樹木折斷、倒伏,和同受“韋森特” 肆虐的香港僅倒樹千余棵形成了鮮明對比。不少輿論在深感惋惜的同時,也對深圳近年來的城市綠化工作提出質疑,有網民認為,急功近利、不尊重植物生長規律的 密集種樹行為,是此次樹木災難的肇因之一。
  詳細>>>
  回應
  深圳城管做出回應
  對於深圳市民指出的深圳在2010至2011年迎接大運會期間,短期綠化工程導致樹木種植過多、過密致使此次颱風吹垮大量樹木,深圳市城管局園 林與林業處副處長黃添仁說,“2010至2011年,深圳市迎接大運,栽植了不少新樹。這次颱風吹倒的樹木中,的確有不少是樹齡僅1-2年的新樹。”
  吳豪也表示,此次受颱風影響的樹木中,不少樹木確系樹齡較短,但是也有不少根系發育成熟的樹木受損,“而且受影響嚴重的區域,都是強風局部區域,整個區域都受到了侵襲,不能從樹齡上進行單一判斷。”
  黃添仁介紹,目前,深圳城市綠化覆蓋率達到了45.05%,到2020年,深圳市規劃的綠化覆蓋率將達到50%。“俗話說,樹大招風,樹木種植的密度對於抗擊颱風來說,是有一定影響的”,他說,樹木種植過密,在阻擋颱風時受力就會過大,“受不起力,就會被吹倒。”
 


2012年7月20日 星期五

外國是怎樣移樹的呢?

http://www.youtube.com/watch?feature=player_embedded&v=1IV10M1RbEA



在香港是否適用呢?不一定,因香港的地質有所不同,花崗岩較多,如果是野生的樹,很易撞石,最好在大花槽使用,但香港人樹木保育的重視程度不足,未必很多客戶會用此機器,而且這部只合小型樹用(相信有大一些的型號),如果樹木數量不多,亦未必合成本效益.在斜坡的樹便不合用了.

但當然,香港最好可以用,因這可確保泥膽在運送途中不散,提高成活率,而且比人手更快.另外,不用吊索吊樹幹會大大減低樹幹被吊傷.

2012年7月19日 星期四

苗圃負責人稱合肥天價古樹移栽存考慮不周處

http://dailynews.sina.com/bg/chn/chnpolitics/xinhuanet/20120717/23183576086.html

苗圃負責人稱合肥天價古樹移栽存考慮不周處

 http://news.sina.com   2012年07月17日 23:18   新華網

  新華網合肥7月18日電(記者 湯陽) 2011年冬天,一排枝幹粗壯的參天大樹出現在位於合肥西郊的合淮阜高速西側,一時間成為當地市民熱議的話題。半年多時間過去了,人們發現,周圍的樹木都已經鬱鬱蔥蔥,而這些大樹卻依舊一副光禿禿毫無生氣的樣子,顯得格外扎眼。
  盛夏時節名貴古樹“病入膏肓”
  日前,在合肥市南崗鎮鷄鳴村的一片苗圃中,記者找到了這些依舊包裹着草墊的樹木。據估算,這些樹的胸徑約1米,高幾十米,其中很多樹的枝幹已經乾枯開裂,棕褐色的樹皮也開始剝落。
  據工作人員陸師傅介紹,這些樹是自越南引進的紫薇樹,一共98棵,平均都有百年左右的樹齡。“眼下,本應是樹木枝繁葉茂的季節,這些名貴古樹卻仍然見不到一點生機,實在讓人心急。”陸師傅說。
  陸師傅告訴記者,從今年開春時起,這些樹木的健康狀況就很不好,一直到5月份還沒有看到發芽。此後樹木的引進方也陸續請了一些專家為古樹會診,並採取了“打點滴”補充營養液、增加工人加強管護等措施,狀況依舊沒有任何改善。
  記者採訪時發現,不少古樹的樹幹上還掛着已經用完的營養液包裝袋,有的一棵樹上竟有五六個之多。不過,樹的周圍卻很難見到有工人。
  在不少鷄鳴村村民眼中,這些紫薇樹似乎早已“病入膏肓”,枯死成了不可避免的命運。在村民張大姐看來,如此高齡的古樹,又是從南到北的移栽,樹能夠成活下來的希望其實並不很高。
  引進單位對古樹價格三緘其口
  據合肥市蜀山區農林水務局副局長胡金山介紹,2011年合肥市南崗鎮從江蘇引進了一家名為八達園林建設有限公司的綠化企業,通過土地流轉的方式開展苗木種植,一次性簽約7000畝土地。
  根據規劃,紫薇古樹所在的苗圃將由八達公司負責建成占地500多畝的苗木精品園,建設周期為一年,前期計劃投資1.3億元,主要栽植櫻花、黑松、桂花、紫薇等樹種,目標是在合肥西大門打造一座旅遊生態觀光園。
  記者調查中發現,紫薇古樹初到合肥時,被當地媒體稱為“天價古樹”,按照當時報道的引進成本,每棵樹價值近40萬元。那麼千里迢迢“遠嫁”安徽的這批紫薇樹究竟價值幾何?面對記者的問題,精品園負責人李康生諱莫如深。
  “大規模樹木交易是雙方協議,根據成本運輸費以樹論價。”從事園林綠化研究多年的安徽農業大學園藝學院教師王華告訴記者:“紫薇樹作為我國珍貴的環境保護植物,百年樹齡的古樹市場價格估計應在數十萬元。
  採訪中,李康生向記者坦承,這批紫薇古樹在移栽之初確有考慮不周的地方。“合肥冬季氣溫偏低,移栽樹木樹幹較大,而且地下沒有生根,就造成水分、養料往上輸送有困難,才會造成現在的局面。”李康生說。
  苗木移栽需科學理性
  據了解,紫薇樹一般每年夏秋季開花,花期長達四個月之久,且花色鮮艷,因此常被用於樹樁盆景或園林觀賞,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說起精品園從越南引進百年紫薇樹的初衷,李康生表示,正是因為看中了紫薇樹的觀賞效益和經濟收益。
  但是,在王華看來,精品園裡百年紫薇的跨緯度大規模移植實際上很不科學,正所謂“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尤其像名貴樹種的移植需謹慎,引種之前必須進行小範圍試驗,引種過程也應當分步進行。
  胡金山對這一觀點也表示認同。他告訴記者,在轄區內移植古樹一般不被允許。這一方面是因為古樹移栽在我國有一系列嚴格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技術上較有難度。像這批紫薇樹這樣大規模的古樹移植,作為林業主管部門,自己並不敢輕易嘗試。
  那麼,明知企業如此引進樹種存在較大風險,為何作蜀山區農林水務局同意引進?對此,胡金山有些無奈。“企業的手續是合法的,每個檢驗關口都符合要求。企業有自主權,樹引進來以後我們只能在技術上進行指導。”胡金山說。
  據王華介紹,近年來隨着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對於園林綠化樹種的需求量不斷上升,苗木經濟也呈現出日益升溫的勢頭。但是隨着國際化市場交易的 活躍,在苗木移栽,特別是珍貴樹種的遠距離移栽過程中,出現了一些企業盲目追求經濟利益而忽視樹木成活率的做法。對此,王華認為:“只有在技術條件許可的 範圍內理性移栽,才能夠保證市場實現健康可持續發展。”

 --------------------------------------------------------------------------------------------------------------------

 98棵越南“天價”紫薇樹集體死亡 被質疑盲目引進

 http://big5.ifeng.com/gate/big5/huanbao.gongyi.ifeng.com/hbyw/detail_2012_07/17/16079527_0.shtml

2012年07月17日 08:46
來源:中安線上 作者:薛凱、向凱、王從啟
字號:T|T
0人參與0條評論列印轉發
精品園內,98棵紫薇樹分立兩排,已全部死亡。
 
紫薇樹皮已乾枯脫落。
去年12月,合肥蜀山區南崗鎮計劃從越南原始森林陸續引進250棵百歲以上的紫薇樹,每棵古樹大約40萬元,經報道後引發市民持續關注。然而,記者昨日採訪證實,首批98棵紫薇樹已集體死亡。
就在今年4月,記者探訪該鎮在建的苗木基地精品園後發現,首批引進合肥的98棵紫薇樹部分出現乾枯跡象,園方表示將全力救治。3個月後,這些“天 價”古樹因何而死?死去的樹將到哪去?當初大規模引進到合肥是否盲目?誰為古樹死亡“買單”?是否影響到今年精品園的如期開園?5大疑問一時間成為市民競 相討論的熱點。
因何而死?
“可能是因為路途太過遙遠,在運輸過程中保護不到位,以及整體氣候、土壤等多方面原因。”
昨天下午,記者再次來到在建的苗木基地精品園,兩排古樹附近空無一人,僅有幾隻烏鴉立在枝頭。一些正在別處搭建茶花架子的園丁向記者回憶,不久前, 他們還在為搶救古樹忙活,可古樹卻沒有像預期那樣抽枝發芽。“我們現在很少去那邊(古樹區),聽說有村民常進去揀些枯枝回家。”
這98棵紫薇樹到底因何而死?記者來到苗木基地管理方八達園林公司的辦公室。記者剛剛表露身份,一位負責人立刻將門關了起來。記者耐心敲開門,該負責人急促地告訴記者“(古樹)不是我們的”,隨後便快步離開了辦公室。
而據合肥蜀山區農林水務局的李主任分析,古樹死亡“可能是因為路途太過遙遠,在運輸過程中保護不到位,以及整體氣候、土壤等多方面原因。”
如何善後?
實在不能挽救的也要把枯樹妥善處理;最終可能會被送到傢具  “現在(引進古樹的)企業老總不在合肥,回常州去了,我們也通知他們了,要求他們能挽救的儘量挽救,不能挽救的也要把枯樹妥善處理掉。”李主任說。
蜀山區南崗鎮政府的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死去的紫薇樹已經處理了一部分,最終可能會被八達園林公司送到傢具廠。
引進是否盲目?
完全是企業行為,政府部門並沒有參與古樹的引進過程;流轉土地,基本上是企業運作
其實,早在去年12月份,記者就曾問過苗木基地精品園的負責人這一問題。當時,一名王姓經理告訴記者,當初之所以決定引進紫薇樹,是考慮到紫薇樹的適應性很強。
蜀山區農林水務局的李主任也告訴記者,當時南崗打造苗木基地精品園,完全是企業行為,政府部門並沒有參與古樹的引進過程。
而南崗鎮政府的負責人也介紹說,精品園的數千畝土地是流轉土地,所以基本上是企業運作,跟政府無關。
誰來“買單”?
該精品園完全靠企業自負盈虧運營,政府沒有投一分錢
“天價”古樹引進的背後,會不會暗藏“利益鏈”?李主任稱,該精品園完全靠企業自負盈虧運營,政府沒有投一分錢。相反,精品園建成之後,政府還將給企業150萬元的獎勵。
目前,150萬元的獎勵資金已經到位,“獎金是市裏上級部門對超過三百畝的各家綠化企業的獎勵補貼,並非特殊對待。”是否影響開園?
“只要這批枯樹處理恰當,應該不會影響到10月份精品園的正常開放。”
去年12月份,記者採訪中獲知該精品園將在今年10月份左右免費對外開放,古樹死亡事件會不會使精品園延遲開放?對此,李主任表示,98棵紫薇樹只佔園區很小的面積,“只要這批枯樹處理恰當,應該不會影響到10月份精品園的正常開放。”(薛凱、向凱、王從啟)

----------------------------------------

 很值得反思的新聞...

在內地苗場,不時見到這些大樹進城的畫面,在苗場內,有很多只得一條柱的,就算不死,都要十至幾十年去回復,因老樹身陳代謝慢,恢復很慢,就算健康真的恢復過來,新長出的枝條一般都有結構問題,打大風時,都有斷裂的危險!但有市場,才有這種低劣的苗場出現.這是人的問題,要透過「思想教育」才能改變.
樹藝達人視這是對那些不顧古樹死活的人的懲罰!!活該!!

 

2012年7月18日 星期三

鳳凰樹 (鳳凰木)砸車變形! 轎車車主盼國賠 (台灣)

http://www.youtube.com/watch?v=FhK_15i4Dwg

見過不少鳳凰木看似健康,有花有葉,都是突然無聲無色的倒下,有的如這棵被白蟻侵害,有的原兇是真菌,有的因它樹冠太大大闊,而根部生長受限,大風一吹便倒下了.

相信由台灣政府賠的機會不大,除非明顯見到是由於政府的疏忽導致,而且樹木位於政府土地上,才有機會.

2012年7月15日 星期日

剪樹有學問 安全手冊提供專業(台灣出版了「樹木安全修剪手冊」)

「樹木安全修剪手冊」下載:

http://www.tcst.org.tw/download/樹木安全修剪手冊.pdf

 

 

 剪樹有學問 安全手冊提供專業

http://www.cdnews.com.tw 2012-07-11 13:11:54
許人元/整理

茂盛的老樹被修剪成禿頭,甚至因而枯萎令人惋惜,台中市副市長蔡炳坤11日在「樹木安全修剪手冊」發表會中指出,未來修剪樹木的專業性要提高,樹種、樹齡、季節都要考量。

中央社台中11日報導指出,台灣愛樹保育協會上午在市府舉辦「樹木安全修剪手冊」新書發表會,將手冊贈送給蔡炳坤,手冊內容則提供民眾簡易的修剪方式及愛樹基本認知。

蔡炳坤表示,這本書提供修剪樹木的規範,可以讓大家參考,以修剪行道樹為例,過去大多著重於安全考量,沒有考慮到樹木本身的因素,未來在修剪時應該要提高專業性。

蔡炳坤認為,專業性包括樹種、樹齡、樹木種植位置等原因都要考量在內,同時樹木修剪的季節也很重要,修剪不當可能對樹木造成傷害,而且專業性也要與時俱進。

由於現在修剪行道樹大多委外辦理,蔡炳坤說,廠商也許會便宜行事,只要不符要求,委外單位就不應予驗收,由政府居中協調,讓民眾、政府與廠商間不會出現落差。

他強調,台中市做為低碳示範城市,不能只是喊口號,而是要具體跨出去,市容景觀、熱島效應、民眾情感都要注意,才能達到效果,而市府草擬的「台中市樹木保護自治條例」草案也已送台中市議會審議,將對老樹保護具體規範。

安徽淮南多處公交站種滿綠樹 市民樹叢中等車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photo/2012-07/12/c_123404452.htm

道路兩側種植綠化樹是好事,可綠化樹植滿公交站臺,讓乘客每天站在樹叢中候車,就顯得有些奇怪了,這種怪現象卻實實在在地發生在淮南市山南新區淮河大道上,而且存在已經近一年了。
“你們快來看看吧,我們這的公交站臺上種了好多綠化樹,乘客只能站在樹叢中等車。”昨天,淮南讀者李先生向本報新聞熱線962000 反映,在淮南有4個公交站臺上種滿綠化樹。昨日,記者開車沿淮河大道由南向北行駛數百米,來到“春申街”公交站臺,一名男子正站在滿是樹木的站臺上候車。 等車人平先生說,這個站臺已啟用好幾個月了,站臺建好後,不知為何又種上了綠化樹,每天都要站在樹叢中候車,雨天樹叢裏全是稀泥,根本不能站人。 記者繼續向北行駛,沿途又看到3個這樣的公交站臺。
隨後,記者將看到的情況反映給淮南市山南新區管委會,辦公室一名工作人員稱道路綠化屬于園林局管。“這裏是先有綠化樹,後建的公交站臺,當時建 站臺時,綠化樹被人鏟了。”淮南市園林局副局長王政說,到現在也不知道是什麼人鏟掉綠化樹建的站臺,淮南公交已劃歸交通局管了,站臺上現有的綠化樹如果要 移植,應該由交通局提供申報材料,辦理移植手續。
淮南市運管處公共客運服務中心主任朱勇介紹,他們也不清楚到底是先有站臺還是先有綠化樹,但就這一問題,他們曾在去年9 月14 日給市園林局發函,說明由于安裝站臺的地面需要大理石硬化,規劃范圍內種有綠化植被,不利于站臺地面硬化,希望該局能安排人員將這些植被移走,後來也沒有 結果。
“我們是按照淮南市規劃部門劃定預留好的站臺位置安裝公交站臺的,當時建設位置沒有綠化苗木。”站臺建設和維護方工作人員說,可能是淮南市山南 新區管委會為了美化道路,安排人員在道路兩側種植綠化樹時,把站臺前也種上了,現在他們想對站臺地面進行硬化,但按《淮南市城市綠化條例》規定,他們無權 移植這些綠化樹。
編後
站臺上種滿了綠化樹,相關部門各有說辭。其實,老百姓真的不關心是先有樹還是先有站臺,他們只希望等公交時,大熱天有個遮陽的地方,下雨時不會踩得滿腳泥。希望有關部門能從市民出行考慮,給乘客一個好的候車環境。



樹藝達人: 這編稿其實應該在趣聞版出現....哈哈

2012年7月4日 星期三

600棵黄桷树抱团长成两座“塔” 2012-06-29 (人形蜈蚣樹木版)

正當全世界都在關心如何才能令市區行道樹更健康的成長,我國竟出現如此「觸目驚心」 的人為「樹塔」,實在令人髮指!令樹藝達人想起外國一部噁心電影:人形蜈蚣.還要用幾百萬去做!

樹木成長不但須要最基本的陽光、空氣、水、養份等,更須要的是充分生長的空間,此空間包含樹根和樹冠.在香港,一些行道樹本來生長良好,有足夠的間距,每棵樹都有足夠生長空間和陽光照射,但一些新建成的樓宇在樹頂之上加建了行人天橋後,樹木為求生存,只好運用食物儲備令樹幹及葉片彎向陽光,我們稱之為「向光性」(Phototropism),以確保夠有足夠光線用於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這不單令樹形欠佳,更會影響樹木結構的穩定性.

香港以前被日本侵佔,很多原生樹木都被斬清,戰後香港政府大量植林,但某些地方植得太密,令樹木沒有生長空間,大家為爭奪陽光,樹木會把養份都投放在樹幹向上生長,而不是按正常生長的速度,亦減少了樹幹正常的橫向生長(Secondary growth),正常樹木的樹幹會「上窄下闊」,結構穩定,但在密林生長的樹不會如此,只會「上窄下窄」,而且較正常高. 這不單令樹木消耗不必要的資源長高,更令他們結構欠佳,沒有資源去做好生育、修補傷口和抵抗病蟲害等必要工作.另外,他們的根部互相纏繞,爭奪泥土養份和水,而且不能按樹冠生長而向外延伸,故此根部未能提供足夠支撐.若樹林外圍的樹被移除,靠近較內部的樹會容易被風吹倒.



http://www.wccdaily.com.cn/epaper/hxdsb/html/2012-06/29/content_466536.htm




遂宁市蓬溪县宝梵镇318国道旁,矗立着两座“绿塔”——600棵黄 桷树经过两年抱团生长,长成了两棵像“塔”一样的巨树。昨日,遂宁园林专家舒松涛告诉华西都市报记者:每座“绿塔”,由300棵小黄桷树抱团生成,底层直 径达6米,小树抱团生塔,在四川乃至在全国,都很罕见。
    两座“绿塔”都在宝梵镇318国道旁。远远望去,“绿塔”里的树郁郁葱葱,分3层,以塔状向上收拢,蔚为大观。
    走近一看,“绿塔”由很多棵碗口粗的黄桷树抱团栽在一起,构成了一棵独特的“超级大黄桷树”。“绿塔”里的黄桷树,还用螺丝杆或铁抓子固定。
    舒松涛称,每座“绿塔”的直径达6米,有17米高,“两座‘塔’耗资580万元。”

    华西都市报记者汪仁洪摄影报道

2012年6月21日 星期四

掛在樹上 「覺得櫻花樹太可憐了」 京官毀靖國神社宣傳板被捕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日本警方早前表示,北京植物園園長、中國籍男子在東京靖國神社涉嫌破壞掛在櫻花樹上的宣 傳板,被當場逮捕。這棵櫻花樹是二戰日軍相關人員種下的。據悉這名中國男子是北京植物園園長趙世偉,他已經獲釋返國。外交部發言人洪磊表示,這是一宗普通 的領事案件,已經得到了妥善的解決。
日本TBS電視台報道,被東京都警視廳以涉嫌「損壞器物」當場逮捕的是一名四十五歲中國籍男子,此後了解到,他是北京植物園園長。警方調查顯示,趙世偉於六月四日上午十點多,在位於東京千代田區的靖國神社內,將掛在櫻花樹上的塑膠宣傳板摘下,並用腳踩踏致其損壞。
  這棵櫻花樹,正是二戰期間被派往中國等地的日本軍隊相關人士種下的。趙世偉在接受警方問訊的時候表示,「宣傳板掛在樹上,我覺得櫻花樹太可憐了,作為一名植物專家,我無法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而置之不理」。
  已經獲釋回國
  案發後,中國駐日使館官員到訪採取行動的麴町警署,要求不要公開案件。
  隨後,東京警方面判斷稱趙世偉不存在政治目的,故將其釋放。趙在六月六日返回中國。
  包括親中立場的東京廣播系統電視TBS也在報道中,質疑警方認為案件無政治目的的說詞,前外務省國際情報局長孫崎享在報道中說:「靖國神社對中日都是特別的場所,個人問題處理不當會引發其它問題,希望不要成為歷史的負面」。
  日警稱無政治目的
  北京植物園辦公室一名女職員昨接受本報查詢時,證實園長趙世偉本月初去過日本,但她不清楚相關報道。趙世偉是北京林業大學園林植物博士,○六年被國務院授予「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稱號。

http://hk.news.yahoo.com/%E6%8E%9B%E5%9C%A8%E6%A8%B9%E4%B8%8A-%E8%A6%BA%E5%BE%97%E6%AB%BB%E8%8A%B1%E6%A8%B9%E5%A4%AA%E5%8F%AF%E6%86%90%E4%BA%86-%E4%BA%AC%E5%AE%98%E6%AF%80%E9%9D%96%E5%9C%8B%E7%A5%9E%E7%A4%BE%E5%AE%A3%E5%82%B3%E6%9D%BF%E8%A2%AB%E6%8D%95-223000034.html

2012年6月17日 星期日

上海顧村公園1200株櫻花樹染冠癭病被焚毀

上海顧村公園1200株櫻花樹染冠癭病被焚毀

http://news.sina.com   2012年06月13日 20:00   
  顧村公園回應:確有病害情況,具體情況需進一步了解
  對櫻花染病一事,昨天顧村公園相關負責人表示,此前顧村公園的確發現有櫻花樹出現病害的情況,但染病櫻花基本上出現在園內容易積水和儲藏水分的低窪地帶,相關具體情況需進一步了解後再告知媒體。
  晨報記者 郁文艷
  每年春天,顧村公園櫻花節甚為熱鬧。可曾想到,其中上千株櫻花樹曾感染一種名為冠癭病的有害生物疾病,該病被列為我國檢驗檢疫性有害生物。昨 天,本市林業有害生物檢驗檢疫部門披露,2010年-2011年間曾發現從浙江等外省市引入顧村公園的櫻花樹感染有害生物,隨後銷毀了染病的1200株 樹,並禁止園內其他櫻花樹出園移栽。
  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專家表示,冠癭病可致櫻花樹死亡,但對人體健康無影響,賞櫻客不必擔心。隨着外來樹木、木材等引入的增加,申城林業有害生物從 上世紀80年代的500種增加至現在的1500多種,檢驗檢疫、防控壓力大。目前,申城建立了90個監測點,編織了一張檢驗檢疫防控網絡,嚴防蟲害隨樹木 入侵公園綠地、隨木材入侵居民家庭。
  銷毀1200株櫻花樹經濟損失180多萬元
  2010年,為籌辦櫻花節,來自浙江、貴州、安徽等地的5000余株櫻花樹被引入顧村公園。由於相關綠化公司未按照規定前往林業部門辦理檢驗檢 疫證,作為林業有害生物檢驗檢疫機構的市林業總站未能在第一時間獲知樹木引進消息。“當時我們是通過媒體報道才知道顧村公園引進了大批櫻花樹,准備辦櫻花 節。”市林業總站副站長王焱介紹,獲知消息後,檢驗檢疫人員即對顧村公園櫻花樹進行有害生物抽查,發現其中近1/3的樹木感染冠癭病,來自浙江的樹木感染 率較高。
  “由於當時正值櫻花節,考慮到諸多因素,沒有對樹木即刻銷毀。”王焱介紹,櫻花節一結束,在林業有害生物檢驗檢疫及相關方面監督下,公園即配合 將染病樹木挖出並運至專門場所焚燒銷毀。2010年-2011年間共焚燒銷毀染病樹1200多株。按照一般市場價格1500元/株計算,經濟損失至少在 180多萬元。
  發現病害後,顧村公園內的櫻花樹從此被禁止移出園。“冠癭病被我國列為檢驗檢疫有害生物,櫻花尤其容易感染,我國早就禁止從日本引進櫻花。”檢驗檢疫人員表示,目前他們對顧村公園的櫻花樹進行不定期檢查。
  2010年之後,顧村公園引進櫻花樹均按照正規渠道辦理了檢驗檢疫證。
  焚燒是根治手段,藥物防治成本大
  據悉,樹木患冠癭病後,可以採取藥物防治方法,但病菌極易復發,焚燒銷毀是根治手段。“如果採取藥物防治,先要將根瘤切除,然後在傷口噴灑專用 藥物,同時對土壤進行藥物處理。但即便這樣處理,病菌也容易復發,並且每年都要投入大量人力、財力,因此,一般來說,對染疫櫻花樹都採取焚燒銷毀措施。” 林業總站相關負責人介紹,即便對一些樹齡長、觀賞價值特別大的櫻花,也會不惜代價,採取藥物防治。
  據資料記載,申城最早種植的櫻花樹於1914年從日本引進,種植於中山公園,面積約1000平方米。
  此後直到本世紀初,申城沒有再大規模引進櫻花樹。之後,林地面積迅速增加、人們對賞櫻需求日益增加,櫻花大量入滬。
  從去年開始,顧村公園已連續舉辦兩屆上海櫻花節。去年櫻花節,顧村公園共有約200畝、5千多株櫻花,迎來了70余萬人次遊客觀賞,特別是去年 清明小長假裡,日遊客量最高達12萬人次。今年櫻花節,該園櫻花種植面積擴大到500畝,櫻花數量增加至1萬餘株,共迎來116萬人次遊客,再次創下上海 公園辦節客流的新紀錄。
  林業專家建議應在入滬道口設防控檢查站
  目前,申城櫻花種植數量約10萬多株,主要來源是浙江、江蘇、貴州和安徽等地,主要分佈於青浦、浦東、嘉定、寶山等區,在公園綠地裡集中於東方 綠舟和顧村公園。“據不完全統計,2007年至今,林業有害生物檢驗檢疫部門共截獲感染疫情櫻花101批次,銷毀1768株。”市林業總站檢驗檢疫工作人 員告訴記者,抽樣調查結果顯示,申城櫻花平均感病率為15%,從浙江引入的櫻花感病率為30%。此外,還有大量櫻花從各種途徑入滬。
  “相關綠化公司未辦理手續,加之上海主要道口沒有設立專門的林業有害生物檢查站,導致包括顧村公園櫻花樹在內的櫻花樹未在進城前發現其攜帶有害生物。”王焱表示,從林業有害生物防控角度,市林業部門希望能像有些省市一樣,在主要入城道口設立檢查站。
  【相關新聞】
  感染松材綫蟲病,佘山已成無松之山
  2000年5月,松江林場發現松材綫蟲病,造成佘山2萬多株60年代種植的黑松大面積死亡。到2003年11月底,根據國家林業局要求,本市林 業等部門已徹底清除松江林場的黑松,控制病情蔓延。為防止該病再次發生,自2004年始,林業部門在本市松屬植物種植地和大型木材加工企業、松江林場懸掛 松墨天牛誘捕器和頻震式殺蟲燈,加大對松材綫蟲病疫情的監測,加強對入滬松屬植物及製品檢查。現在的佘山已是無松之山。
  紅棕象甲疫情,世博沙特館銷毀29株棕櫚
  世博期間,沙特館附近種植的加拿利海棗發生紅棕象甲疫情,這批海棗從廣東佛山入滬。世博會一結束,染病29株加拿利海棗全部被焚燒銷毀,造成直接經濟損失700余萬元。至目前,本市已陸續銷毀感疫加拿利海棗3000余株。
  一棵樹入滬流程
  從外省市入滬相對簡單:首先,用苗單位要去林業檢驗檢疫機構辦理《植物檢疫要求書》,檢疫機構會在要求書上列出所引進樹木可能攜帶哪些有害生 物;然後,用苗單位持要求書到所引進苗木當地檢驗檢疫機構申請檢驗檢疫,若苗木胸徑超過5厘米,還須出具木材運輸證(古樹名木除外,各省市有專門的嚴格規 定);辦理完上述手續,苗木就可以從外地運輸入滬,審批檢疫流程一般需要1-2天左右。
  從外國入滬比較複雜:首先,國內引種單位須具備引種資格,引進單位要有“國外引種隔離試種苗圃”,苗木、種子過海關入滬後,先在隔離苗圃種植一階段,確定沒有有害生物危險後,才能移栽到其他地方。這是任何引進苗木、種子的必要條件。
  引進苗木、種子又分三種情況
  1、中國沒有的樹木、種子,須由國家林業局進行引進風險評估,確定引進該植物是否有風險,風險分高、中、低,國家林業局出具風險報告,提出建議引入、不建議引入或引入數量等。
  2、上海沒有、中國其他地區有的樹木、種子,上海出具風險評估報告,超過一定數量,須報國家林業局批准。
  3、上海有的樹木、種子,無須風險評估。
  持檢驗檢疫機構出具的審批單去海關備案,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根據審批單查驗。苗木、種子到港後7天內,引進方須通知林業部門。各方檢查無問題,進入隔離苗圃試種。
  有些苗木、種子,我國禁止進口,頒佈了名錄,比如禁止從日本進口松屬植物和櫻花,禁止從美國進口榆屬植物。
  【新聞連結】
  申城林業有害生物增至1500多種
  市林業總站的數據顯示,上世紀80年代,申城林業有害生物大約500種,現在已經增加到1500多種。這些有害生物入滬的途徑包括各綠化建設公 司、房地産公司的樹木引進,省市間、國際間的木材交易,居民購買進口傢具等。一些引進途徑未按照規定辦理手續,讓檢驗檢疫部門無法第一時間展開監控,有些 只得事後布控。
  近年來,申城陸續建成7個國家級林業有害生物測報點、33個市級測報點和50個區縣級疫情監測點,張開一張防控網絡,多次成功監測紅棕象甲、紅 火蟻等疫情。林業部門和農業、出入境檢疫部門合作,共同開展了松材綫蟲、美國白娥等重大檢疫性和危險性有害生物的監測。目前,申城林業有害生物疫情監測覆 蓋率達90%以上。
  【最新動態】
  本周六啟動“綠盾2012”行動
  市林業總站站長朱建華介紹,本周六,“綠盾2012”上海市林業植物檢疫執法檢查行動將選在寶山一處全市最大的木材交易市場啟動,在未來1個多 月內對全市綠化苗木、花卉經營者和調運、加工、使用木材及其製品(含木質包裝材料)的單位、個人,開展檢查,一旦發現違法違規行為,將按照相關法律法規進 行處罸,為城市生態安全保駕護航。
  公安、工商、技術監督、建交委、交通運輸和港口管理局、商務委、出入境檢驗檢疫等單位將出席,並參與執法行動。
  桔小實蠅,目前已監測到上萬頭
  桔小實蠅是一種以水果、茄科、葫蘆科等蔬菜為主要寄主的檢疫性害蟲。上海地區自2000年開始建立實蠅監測系統,從收集監測數據來看,桔小實蠅從2001年發現1頭的記錄,迅速在本市發展,目前已經監測到上萬頭。除崇明目前未發現桔小實蠅外,其他區均有發現。
  亞洲型舞毒蛾,傳入本市可能性極大
  2008年,美國、加拿大等國先後向我國政府表達對亞洲型舞毒蛾發生危害情況的關注,並要求中國檢驗檢疫部門在16個主要港口開展監測,上海港 名列其中。為應對國外檢疫要求和可能採取的措施,上海市政府出台了專門方案,開展監測。專家一直認為,舞毒蛾傳入本市的可能性極大。至目前,本市暫未監測 到亞洲型舞毒蛾的危害。
  冠癭病,可致樹木死亡,對人體無害
  冠癭病又稱根癌病、根瘤病等,病原為土壤桿菌,該病原菌主要發生在幼苗和幼樹幹基部和根部。初期在被害處形成表面光滑、質地柔軟的灰白色瘤狀物,後期形成大瘤。
  冠癭病對較小樹木可以影響其長勢,嚴重的造成死亡;對較大的樹木可以影響其長勢,導致生長緩慢,影響觀賞效果,一般不會造成死亡,這種樹木上的有害生物疾病只對樹産生影響,對人體沒影響。
  病原菌隨水土流動,禍害一大片
  樹根部的瘤何以會讓一片櫻花林遭殃?冠癭病是土傳病害,在根部的病原菌隨着水土流動,從一棵樹“傳播”到另一棵樹,從而導致大片樹林染病。除櫻花外,桃樹、梨樹也可能感染冠癭病,但僅僅對果實大小、味道産生影響。
  松材綫蟲病,世界各國至今未找到防治辦法
  松材綫蟲病,是松樹的一種毀滅性病害,能導致松樹快速死亡,蔓延極快,被稱為松樹的“癌症”。世界各國至今尚未找到有效的防治方法。顯微鏡才能 觀察到的松材綫蟲,可以對四十三種松樹産生危害。這種病通過天蟲傳播。據統計,日本自本世紀初感染此病後,已使全國四分之一的森林受害。世界各國至今尚未 找到有效的防治方法。松材綫蟲傳播途徑主要有兩個,一個是由松墨天牛飛行攜帶近距離傳播,一條天牛成蟲可攜帶1.5萬條松材綫蟲,最多可達9萬條;另一個 是人為運輸帶病木材遠途傳播。
  紅棕象甲,2005年至今多次截獲
  紅棕象甲是危害棕櫚科植物的檢疫性有害生物,目前本市種植各類棕櫚科植物30多萬株。 2004年,松江某苗圃從福建引進的棕櫚科植物加拿利海棗上發生紅棕象甲疫情,林業部門依法拔除感疫海棗1240余株。 2005年至今,檢疫人員多次從外省市調入的加拿利海棗上截獲紅棕象甲。

http://dailynews.sina.com/bg/chn/chnpolitics/sinacn/20120613/20003469742.html